临床实用教程:手把手教你看懂尿常规

2017-08-02 18: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豆豆
字体大小
- | +

尿,人之小便也,是机体新陈代谢的结果,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尿的生成有赖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尿液异常可提示机体的健康状况。

作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尿常规是很多疾病的辅助性检验。一般尿常规检验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尿 pH 值、尿中白细胞、亚硝酸盐、蛋白质、葡萄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血红素等内容。

今天,你的病人查尿常规了吗?

颜色

正常人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也会随着饮水量、活动、饮食的改变可略有改变。常见的异常尿色有以下几种:

深茶色尿:胆红素阳性,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红色尿: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肾小球肾炎等等。当然,有些药物也可以引起红色尿,如氨基比林、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因此发现血尿时一定要首先排除这些「破坏分子」的影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逐一排除,寻找病因。

啤酒样至酱油色尿: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等。

乳白色尿、乳糜尿、脓尿:常见于丝虫病,或尿内含有大量无机盐类结晶。

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多数是清晰透明的,除放置过久和女性的尿可稍混浊外,尿液混浊多见于尿酸盐结晶、乳糜尿、脓尿、血尿。

pH 值

正常范围是 4.6-8.0 。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偏低见于糖尿病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呼吸性酸中毒、发热等。偏高多见于剧烈呕吐、持续性呼气过度、尿路感染等。

比重

正常范围 1.005-1.030。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比重增高:尿少时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尿增多时见于糖尿病。

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大量饮水。

白细胞

正常尿液镜检白细胞不会超过 5 个,如有大量出现则要考虑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但需注意的是影响尿白细胞的因素较多:

结晶、小圆上皮细胞、酵母菌、滴虫等成分会导致白细胞增高,造成假阳性;而黄疸尿、尿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白细胞降低,造成假阴性。因此不能单纯从尿白细胞阳性判断尿路感染,需结合下述亚硝酸盐结果进行判断。

亚硝酸盐

正常情况下尿亚硝酸盐为阴性。尿亚硝酸盐阳性结果常见于: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肾盂肾炎(约占三分之二),以及尿路感染、膀胱炎、菌尿症等。

尿亚硝酸盐特异性可达 80%,其对辅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有很高的价值,亚硝酸盐为阳性基本可以初步判断为泌尿系感染。若尿路感染细菌(如阳性菌)不能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或尿在膀胱中存留较短,或尿中缺乏硝酸盐,也会产生阴性结果,需注意。

红细胞

正常尿液会偶尔出现红细胞,但不会超过 3 个。如果较多出现红细胞,则有可能是肾脏、尿路出血所排出的红细胞,也要考虑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尿潜血阳性,而尿红细胞阴性的情况,这是尿中红细胞受尿中渗透压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破裂所致。

所以,并不能单纯从血尿或尿中红细胞判断出是何处发生病变,如果患者出现血尿,再做一个尿红细胞形态检测对于判断血尿的来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尿蛋白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综合分析、判断。

尿蛋白

正常人的尿液中偶尔有少量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及肾小管分泌的一些其它小分子量蛋白。正常尿常规检查尿蛋白为阴性,24 小时尿中蛋白总量小于150 mg,其中白蛋白不超过 30 mg。

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要想诊断为病理性蛋白尿,还需排除以下几种因素:

功能性蛋白尿:机体精神紧张、剧烈运动、低温刺激,多见于青少年。

体位性蛋白尿:卧位时阴性、站立过久为阳性,多见于青少年。

偶然性蛋白尿:尿液中混入生殖系统排泌物,可出现尿蛋白的假阳性。而当患者注射过大量青霉素时,则正相反,可导致尿蛋白的假阴性。尿蛋白检验也是肾病患者的重要指征,如判定患者尿蛋白阳性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可进一步做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尿酮体

正常人尿酮体定性试验为阴性。在饥饿、各种原因引起的糖代谢发生障碍,脂分解增加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因产生酮体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可出现酮血症,继而发生酮尿。

尿酮体阳性,常与糖尿病、妊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有关,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可能由严重腹泻、呕吐、饥饿、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等导致。

尿胆红素等

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主要作为黄疸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其结果需综合在一起用于指导临床。

管型尿

正常尿液中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透明管型:见于肾脏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高热和心功能不全时,尿中可见少量透明管型;肾脏有实质性病变时,可见多量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及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

白细胞管型:见于肾脏有化脓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颗粒管型:见于肾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肾炎、药物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蜡样管型: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晚期,它的出现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

脂肪管型:为肾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产物,见于慢性肾炎及类脂性肾病等。

综上所述,这样一个简单易行的检查,却提供如此多得信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利用。而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尿液方便易得,这也使得其易干扰因素较多,因此,其标本的留取也需特别注意。

编辑: 张秦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