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后 皮肤链格孢霉病 8 例

2015-11-19 10: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同心
字体大小
- | +

链格孢霉是暗色丝孢霉病的常见腐生病原体,器官移植患者中机会性感染本病的报告越来越多。近期,葡萄牙医生 Coutinho 在 JEADV 上报告了 8 例皮肤链格孢霉病,其中男 6 例,女 2 例,平均年龄 59 岁。

病例报告

8 例患者中,7 例居住在农村地区(2 例报告了植物所致的外伤),7 例患者为肾移植者,5 例患者的免疫抑制治疗包括霉酚酸酯、泼尼松和他克莫司,2 例为泼尼松和他克莫司。皮损发生于移植后 1-26 个月。

在 2 例患者中为孤立性损害,在其他患者中为多发性紫红色疣状斑块或结节,分布于四肢,偶见引流窦道和卫星丘疹(见图 1)。1 例无免疫抑制病史的女性左手背和前臂发生了 2-4 cm 的红色疣状结节 3 个月。

 1.JPG
图 1.(a)患者 3 的胫跗骨区域紫红色溃疡性斑块伴引流性窦道和邻近的紫色结节;(b)患者 7 的腕屈侧紫红色疣状斑块

在所有病例中,皮肤活检均显示真皮内围绕有隔膜的分支菌丝的肉芽肿性炎(见图 2a),有时表现为假上皮瘤样增生。采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 25 和 30℃ 下均培养出了链格孢霉(见图 2b)。

 2.JPG
图 2.(a)患者 2 的疣状结节活检,显示真皮肉芽肿内有隔膜的分支菌丝,周围为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混合性浸润;(b)链格孢霉,具有细长的中等褐色多分隔分生孢子

血和尿培养、病毒血清学、肺 X 线片、腹部超声和心电图正常或阴性。在 4 例患者中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所有患者均减小了他克莫司剂量,1 例患者暂停泼尼松、3 例患者暂停霉酚酸酯治疗。

2 例患者静脉使用二性霉素 B 脂质体治疗 1 个月后无好转,改为接受伊曲康唑治疗。所有病例均接受伊曲康唑(100~200 mg bid)治疗平均 11.75(4~32)周,皮损改善后采用切除(3 例)、冷冻(3 例)或两者进行治疗。平均缓解时间为 5.14(1~7)个月。

该例免疫正常的患者接受了伊曲康唑(100 mg bid × 12w,200 mg bid × 20w)和 3 次冷冻治疗,获得了缓解,但其鼻、双前臂和小腿在 5 个月内又发生了疣状丘疹和结节。予特比奈芬(250 mg id × 12w)治疗,随后予伏立康唑(400 mg id × 8w)、切除和冷冻治疗。

尽管未发现确定的危险因素,6 年后该患者继续出现损害。除该例以外,在平均 32 周随访期间内未观察到其他病例有复发。在引入抗真菌剂和减少免疫抑制治疗后,观察到 3 例患者基础肾功能非显著性恶化。

病例学习

皮肤链格孢霉病占所有链格孢霉病例的 74.3%,多见于伴有易感因素(免疫抑制、局部外伤或系统疾病)的地中海国家患者。超过 50% 的病例发生于移植患者。

本病主要见于农村地区,局部外伤有利于病原体侵入,故以往报告的损害多为孤立的,但在本报告中多发性损害更常见。对于本报告中「健康」患者的病变复发,推测可能系对链格孢霉的特异性宿主易感性所致。

在移植患者中,由于需要改善免疫状态和减小他克莫司与伊曲康唑的相互作用(两药具有共同的 CYP3A4 代谢途径),必须减小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并密切监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和肾功能。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二性霉素 B 和特比奈芬均可使用。在本报告中,伊曲康唑与冷冻、手术切除联用有效。因此,建议采用伊曲康唑 200 mg bid ×12 周,联合物理干预治疗,并至少随访 24 个月。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费杨虹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