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检测“细胞尘”或可用于脑肿瘤的诊断和监测

2012-11-16 03:16 来源:丁香园 作者:niu-niu
字体大小
- | +

一个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的微型诊断平台可用于从一滴血中检测微囊泡这种很小的细胞颗粒。癌细胞中释放出的微囊破数量比正常细胞释放的要多得多,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可为癌症诊断提供一种简单的方法。

在发表在NatureMedicin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里,来自麻省总医院(MGH)生物系统中心(CSB)的研究者们证实,可以通过他们这种新的基于NMR的设备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非常可靠的从人血液中检测到由其大脑癌细胞释放出的微囊泡。

“大约在30或40年前,人们就注意到血流中存在某些物质,一开始他们认为这是某种残片或‘细胞尘’,”与CSB主人RalphWeissleder博士一起担任本研究共同资深作者、来自CSB的HakhoLee博士说,“不过最近该物质逐渐浮出水面,这种由细胞释放出的囊泡实际上富集了与其来源细胞相同的生物标志物。”

循环肿瘤细胞(CTCs)被人们认为一种可提高癌症诊断的潜在关键因子,不过Lee解释说:“CTCs的问题是,它们极为罕见,因此从血液中发现它们真的有如大海捞针。”他补充说,另一方面,微囊泡在循环中数量很多,且它与CTCs不同,它非常小因而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被用于对脑癌进行监测。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BM)是人类最常见也是最具侵袭性的脑癌。在它被诊断时,患者往往仅剩下不到15个月的寿命了。关于这种疾病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是如何准确监测患者是否对治疗产生应答。当前仅有的对GBM进行诊断和监测的方法是通过组织活检和成像检测,这导致对其长期治疗的监测非常困难,而且具有损伤性且不实用。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来自CSB的研究团队试图开发出一种简易的血液检测技术来很简单的就对疾病进展情况进行监测。

“微囊泡的问题是它们非常小,因此没有技术可对其分子特性进行检测,”Lee解释说,“而我们的技术正好做到这这点。”通过利用纳米技术来对微囊泡进行磁性标记,并利用对之前用于癌细胞检测的小型手持NMR进行改进后的装备,研究者们可以在小鼠GBM模型的血样中非常可靠的检测到肿瘤微囊泡,并最终也在GBM患者的血样中检测到了微囊泡。

与其他金标准检测技术相比,这种新技术显示出了卓越的检测灵敏度。作者们提及,该方法与其它方法不同的是,其它方法检测非常耗时,且需要很大的样本容量和经验丰富者来进行检测;而NMR检测非常迅速和简便,几乎能做到在医生的办公室里,就可从一小滴血样中立即得到检测结果。MGHCSB研究小组当前正在将该检测平台拓展到其它类型癌症及其他疾病,如细菌感染中去。当前他们还正在进行多项临床研究,另有一些研究正在计划中,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该技术的商业化。

Weissleder证明说:“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些微囊泡是非常可靠的生物标志物。”他解释说:“它们非常稳定,数量多,且对治疗效应极为敏感。无论是在动物还是患者体内,我们均可监测到血液中这些癌症相关的微囊泡数量是如何随着治疗而改变的。即使是在通过成像技术可检测到肿瘤大小出现变化之前,我们即可检测到一些微囊泡。它们似乎是治疗效应的预测者。”Weissleder是哈佛大学医学院放射科教授,而Lee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

编辑: 李林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