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北京感染和肝病论坛举办:秉承专业 注重实用

2016-05-15 19:2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姚俊华
字体大小
- | +

2016 年 5 月 13-15 日,第九届北京感染和肝病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医师协会、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专科医师分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北京协科技术培训中心承办。

5 月 14 日上午,第九届北京感染和肝病论坛开幕。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专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暨肝病中心主任王贵强教授发表开幕式致辞。

屏幕快照 2016-05-14 下午1.30.15.png
图 1 大会主席王贵强教授发表致辞

王贵强教授提到,第九届北京感染和肝病论坛扩大了辐射范围,吸引到更多北京以外地区的医生参会学习,论坛针对感染科医生的需求设计内容,注重实用性、专业性。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专科医师分会每年还会进行巡讲、继续教育培训、定期举办沙龙,同时通过学会的期刊为感染科医师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寄希望在全国、北京层面,加强感染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医师协会周保利副会长致辞时对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专科医师分会的工作进行了肯定,指出北京感染和肝病论坛致力于为临床一线专业医师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北京及周边地区感染科和肝病医师的诊疗水平。

屏幕快照 2016-05-14 下午1.29.11.png
图 2 北京医师协会周保利副会长发表致辞

在开幕式后的大会主题报告中,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丙型肝炎与性病防治室主任王晓春研究员,在《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的报告中分析了丙型肝炎(丙肝)的流行、规范性报告、丙肝危险因素、进展与挑战、公共卫生策略和防治策略。

屏幕快照 2016-05-14 下午1.30.32.png
图 3 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王晓春研究员做大会报告

全球约 1.85 亿人感染丙肝病毒,其中 1.5 亿人为慢性丙肝患者,慢性状态比例高。15%~30% 的慢性丙肝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估计每年约 35 万人死于丙肝相关疾病。从 1990-2003 年我国病毒型肝炎病例报告情况看,乙型肝炎(乙肝)和丙肝报告的比例逐年增加。

丙肝的传染病报告卡包括分类一(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特别注意的是只有实验室确诊病例才对病程进行分类(急性丙肝、慢性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行业标准为临床诊断丙肝病例(抗体阳性+流行性疾病史/症状/转氨酶升高)和确诊丙肝病例(临床病例+HCV RNA阳性)。

在丙肝的防治策略中,要提高对丙肝防治工作的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加强检测、诊断和报告,提高疫情监测的质量;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血液安全管理;加强丙肝规范化治疗,降低丙肝死亡率;加强丙肝聚集性疫情预警及处理工作;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丙肝防治水平。

解放军第302医院王福生院士在《慢性乙肝临床免疫学特点和免疫治疗:进展与挑战》大会报告中指出,理想的抗病毒治疗,其过程会经历三个阶段的重要变化:① 病毒载量降低到检测水平之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至正常水平;② 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③ 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HBV DNA最先阴转,提示免疫最先抑制了病毒复制;其次清除,并达到HBeAb转阳,提示免疫第二步清除了e抗原;最后免疫全部控制了HBsAg。不过目前临床抗病毒治疗还难以实现表面抗原血清转换。

屏幕快照 2016-05-14 下午1.30.41.png
图 4 解放军第 302 医院王福生院士做报告

慢性乙肝的免疫治疗研究包括了对自身免疫系统的激活、治疗性疫苗、HBsAg刺激DC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激活、通过阻断PD-1等途径激活HBV特异性T细胞的研究等内容。

到目前为止,包括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治疗性疫苗、HBV-DNA疫苗、免疫调节因子(IL-2、IL-12)等既往免疫治疗等均没有取得成功。2002年国际上首次报告骨髓干细胞移植成功治愈一例合并白血病和慢性乙肝的患者,虽然在肝病领域临床是很难复制,但这个成功案例给予了临床医生很多启发。机体免疫应答承担了进一步清除病毒抗原和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重任,在这方面的研究值得期待。

王贵强教授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的难点》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乙肝的自然史,对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治疗疗程、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方面对慢性乙型肝炎诊疗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新疗法进行了展望。

2015年我国更新的指南对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方法,例如APRI、FIB-4、FibroScan 进行了推荐。FibroScan 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可以使 85% 慢性乙肝患者免除肝活检而确定肝纤维化分期。

抗病毒治疗强调动态评估,指南中建议「对于达不到抗病毒治疗标准的,HBeAg 阳性、ALT 升高者,可以考虑观察 3~6 个月」,但在临床实践中对此应慎重对待。对初次发病,年轻,肝脏基础好的患者可以考虑观察3-6个月再抗病毒治疗,但对已明确的反复发作的慢性乙肝患者,依从性差者,老年患者等不必要观察。

新指南对30岁以上患者给予了高度关注,较上版指南40岁提前十年,反映指南对慢乙肝治疗更积极。

本次指南对HBsAg阳性的急性亚急性和慢加急性肝衰竭明确建议抗病毒治疗,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否则有医疗纠纷的风险。

对于特殊人群中的妊娠女性的乙肝治疗和母乳喂养,为进一步降低 HBV 母婴传播、免疫耐受期妊娠中后期 HBV DNA>2x106  IU/mL,在充分沟通知情同意基础上,可于妊娠第 24~28 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TDF)、 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

关于「于产后停药,停药后可以母乳喂养」的建议,王贵强教授发表了个人观点:第一,妊娠女性不一定都是免疫耐受期,部分患者停药有ALT升高的可能性,有疾病恶化风险,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加用抗病毒治疗;第二,分娩后1~3个月停药,同时建议母乳喂养。有报告研究发现,羊水中替诺福韦药物浓度是乳汁中浓度的一倍,提示胎儿在母体内已有药物暴露,因此,不必要停药进行母乳喂养。

第九届北京感染和肝病论坛,秉承以往的创新的学术风格,设置了亮剑论道、肝病大家、真菌三维立体时间、肠道微生态讨论圈、胞内菌的「是是非非」专题。围绕病毒、细菌、真菌三方面的主题,继续展开全方面、深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基础联系实际,围绕临床病例,层层剖析,深入浅出,奉上各领域最新鲜、最疑难、最贴近临床、最实用的精彩内容。

编辑: 姚俊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