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检验科的同仁抱怨:要晋职称了没文章怎么办?我在基层单位,没有科研条件,咋做科研发文章?
乍一听很有道理,很多基层单位确实条件比较差,没有高精尖的仪器,没有抓人眼球的紧跟潮流的检测指标,也没有能惊掉人下巴的少见特殊病例。
那是不是在这样的单位就与科研无缘,一辈子也发不了文章了呢?答案当然不是,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使用常见的 POCT 检测仪器,检测了一个常见的炎症指标,而文章最终发表在影响因子高达 14.88 的顶级杂志。
在进入正题前首先给大家看一张图片:
NycoCard II 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图片来自 Alere Technologies 网站)
相信很多检验同仁看到这张图片都会脱口而出:这不是小旋风吗?没错就是小旋风,是挪威 Alere Technologies 公司生产的一款可以进行定量检测的 POCT 检测仪,检测项目有 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和 D 二聚体四项。
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篇文章所使用的检测指标,就是由小旋风测出的 C-反应蛋白,这篇研究 2016 年 8 月 2 日在线发表于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杂志(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2013 年创刊,2015 年影响因子为 14.88),是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
那么一个简单仪器,一个简单的炎症指标,如何将文章发表在了高水平杂志上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这篇研究:
目前,初级卫生保健单位(primary health care)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非常普遍,但在这些资源有限单位要想区分严重感染还是自限性感染确实非常困难,因此研究者们想知道能否用简单的 POCT 仪器测定的一个炎症指标 CRP 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为此研究者在越南北部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共有 10 家初级卫生保健单位,参与了这项研究。
至少具有一项局限性或系统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 1-65 岁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 CRP 检测,根据 CRP 结果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排除严重呼吸道感染患者,2014 年 3 月 17 日到 2015 年 7 月 3 日,共有 2037 名患者纳入研究并被随机分组,包括 1028 名儿童和 1009 名成人。
干预组患者分别在就诊当天利用小旋风测定末梢血 CRP,并在第 3、4、5 天重复测定;而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处理方法,根据当地的指南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初次就诊后电话随访两周。对于 6~65 岁患者,CRP≤20 mg/L,作为不使用抗生素的 cutoff 值;对于 1~5 岁患者,CRP≤10 mg/L 作为不使用抗生素的 cutoff 值;而当成人 CRP≥100 mg/L,儿童 CRP≥50 mg/L 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结果 CRP 组 902 位患者中 14 天内有 581 位(64%)使用了抗生素,而对照组 947 位患者中 14 天内有 738 位(78%)使用了抗生素。无论儿童还是成人,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十个不同的初级保健单位干预效果存在异质性,但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缓解情况相似。
研究结果显示在初级卫生保健单位,对于非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POCT 仪器测定的 CRP 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而不会影响患者的恢复。
看完这篇文章我们会发现,文章中所用到的炎症指标很简单,只有 CRP 一项,相信我们很多基层医院都可以做;检测仪器也很简单,只是一台 POCT 金标检测仪,而且这台仪器在我们很多基层单位很普及,甚至很多单位已经淘汰了这台仪器,更换了更加高档的检测仪器。虽然这是一项多中心研究,但参加的医院也不是那种高大上的单位,只是越南北部的初级卫生保健单位,很像我们国内的社区医院,甚至都没有我们国内的二级医院条件好。但是文章最终发表在了影响因子 14.88 的杂志上。
这要首先归功于规范化的研究设计,其次是正确应用了各种统计方法。所以当我们抱怨没有研究可做、发不了文章时,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并不是硬件条件,而是软件条件,而后者通过学习是可以弥补的,无论我们在高大上的三甲大医院,还是条件比较差的基层医院,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求知的心。
本文作者:xxll2006,丁香园论坛检验版版主
参考文献:
Point-of-care C-reactive protein testing to reduce inappropriate use of antibiotics for non-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Vietnamese primary health car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