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诺福韦酯有效降低 HBV 母婴传播

2016-10-17 23:35 来源:丁香园 作者:suki
字体大小
- |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健康问题,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虽然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危害,但仍无法做到根除 HBV 感染。因此,预防 HBV 传播尤为重要。近年来,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酯在阻断 HBV 母婴传播中被寄予厚望。

来自美国纽约大学 Langone 医学部的潘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的段钟平教授等联合国内多家医疗机构进行了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孕期服用替诺福韦酯(TDF降低高病毒载量母亲 HBV 母婴传播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认为,TDF 可有效降低高病毒载量孕妇新生儿的感染率。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6 年 6 月的 NEJM 杂志中。

该研究为非盲多中心随机对照队列研究。研究共纳入 200 例 HBsAg/HBeAg 阳性、高病毒载量(HBV-DNA ≥ 2.0E+5 IU/mL)的妊娠期妇女。

排除标准为:合并 HIV、HCV、HDV 感染,曾有流产、先天畸形儿生产史,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或使用肾毒性、细胞毒性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药物及免疫调节剂,肾功能不全,肝癌或肝功失代偿,Ccr<100 mL/min,Hb<8 g/dL,Neu<1000/mm3,ALT>正常上限 5 倍以上,TBIL>34 μmol/L,ALB<2.5 g/dL,有流产征兆,超声证实胎儿畸形,配偶为 HBV 感染者。

研究对象随机分成 TDF 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于妊娠 30~32 周至产后 4 周服用 TDF,剂量为 300 mg/d。对照组孕妇只行常规护理。产前,两组均每 4 周进行一次产前不良事件评估及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指标、肝功以及 HBV-DNA 水平);产后,两组母婴双方在第 4、12、24、28 周随访评估,且治疗组需在产后第 8 和 16 周进行不良事件评估。

新生儿在母亲接受药物治疗期间不喂母乳。婴儿出生后 24 h 内肌注 200 IU 免疫球蛋白,并按 0、1、6 方案接种乙肝疫苗。

HBV 垂直感染定义为 28 周龄婴儿血清 HBV-DNA 水平>20 IU/mL 或 HBsAg 阳性。产前至产后 28 周,新生儿或婴儿结构缺陷统一称为先天缺陷。ALT 大于 5 倍基线或 10 倍正常上限值,合并相关症状与否,视为临床显著不良事件;ALT 升高合并 TBIL 上升 ≥ 34μmol/L、PT 延长 ≥ 2s、INR 增加 ≥ 0.5、ALB 下降 ≥ 1 g/dL 视为严重不良事件。

替诺福韦酯有效降低 HBV 母婴传播

1. 母亲治疗有效性评估:分娩期,TDF 治疗组孕妇 HBV-DNA 拷贝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8% 治疗组病毒拷贝数低于 2.0E+5 IU/mL,而对照组为 2%;治疗组有 1 例孕妇获得了 HBeAg 血清转换和 HBsAg 清除;对照组有 3 例获得 HBeAg 血清转换,1 例获得 HBsAg 清除;两组间血清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2. 婴儿治疗有效性评估:产后 28 周,HBV 感染率 TDF 治疗组婴儿(5%)显著低于对照组(18%)。对照组 HBV 垂直传播的婴儿其母亲在分娩时 HBV-DNA 水平高于 2.0E+5 IU/mL。

3. TDF 治疗安全性:产后中止 TDF 治疗后,89% 孕妇出现病毒反弹,但无临床显著不良事件发生。母亲不良事件:CK 水平升高治疗组(7%)高于对照组(0%);ALT 水平升高治疗组(45%)亦高于对照组(30%)。婴儿生长发育及不良事件两组间无差异。先天缺陷治疗组发生率为 2%,对照组为 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综上,高病毒载量(HBV-DNA ≥ 2.0E+5 IU/mL)、HBsAg/HBeAg 阳性孕妇,孕期晚期服用 TDF 可有效降低 HBV-DNA 水平,并有效降低婴儿 HBV 垂直传播感染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感染时间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李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