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六届亚太肝病学年会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谢青教授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相关问题作了介绍。
1. 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最新进展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个综合征,起病急、死亡率高,因此在临床处理上有很多挑战。目前,中国主要是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乙肝是我国主要的一个肝炎病毒,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我们在临床上面临的一个非常大挑战,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慢加急性肝衰竭几乎占我国肝衰竭中的 60% 左右。全球包括中国,在慢加急肝衰竭方面,近几年来有很大的进展。在上海召开的 2017 年亚太肝病年会上,有很多关于慢加急肝衰竭的研究进展,包括欧洲的 Canonic 研究、Sarin 教授牵头的亚太地区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今天还有两个会场是专门关于东方、西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最新研究报道。
对于中国来说,慢加急性肝衰竭主要是乙肝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因为病原体不完全一样,因此在诊断标准和临床特点上,欧洲、亚太地区慢加急性肝衰竭有一些不同。欧洲主要是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由于一些肝内、肝外诱因导致疾病加重,伴有多脏器衰竭,28 天死亡率高达 15% 以上。
对于亚太或中国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有中国指南,也有亚太的诊断标准。这些诊断标准,可能与基于 Canonic 研究的欧洲标准会有一些差距。但是相信随着全球,包括亚太和中国的研究,会逐渐在争论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证据的积累,将来全球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是可以走在一起,但是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2.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方案选择
由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个累及多脏器衰竭的综合症,其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它不仅累积到肝脏,而且可以累及到肝外的器官。如影响到肾脏、脑、心血管、肺及凝血系统;所以它不仅仅针对单一器官的治疗,而更多的是综合众多器官的衰竭制定综合治疗措施。所以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管理路径中,如果要提高它的生存率,一定是强调它的综合治疗。
在综合治疗中,有几点非常重要:
(1)病因治疗
中国主要是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最近几年也有一些药物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酒精性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还有一些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肝衰竭。
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如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就要强调早期抗病毒治疗,在药物选择方面强效、低耐药、口服的核苷类素治疗作为首选;如果是酒精性的,就要让病人忌酒;如果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就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来综合评估选择免疫抑制剂。
(2)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是针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各种并发症进行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如果是有凝血功能障碍,就要纠正它的凝血功能障碍;包括还有其他一些并发症,比如肝性脑病、细菌感染、还有消化道出血等,早期识别并发症和及时干预并给与全面的综合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3)肝脏移植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慢加急性肝衰竭三级的病人,90 天的死亡率可以高达 60~70% 左右。有些患者需要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需要做肝脏移植,它是唯一的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现在,因为中国的供体有限,所以还需要在等待供体的过程当中进行一些体外的支持治疗,包括人工肝相关的治疗措施,让患者能够度过难关,最终能够得到肝脏移植来提高生存率。
查看更多会议精彩内容,点此进入会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