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佳教授: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及危害

2017-02-21 17: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尚佳
字体大小
- | +

胆汁淤积性肝病(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s)是一组与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形成、分泌和 (或) 胆汁 排泄异常引起的肝脏病变。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胆汁合成、分泌异常,以及肝内外胆管中胆汁流动的机械性或功能性障碍,继而使得胆汁成分入血的症状。

肝内胆汁淤积 (IHC) 不等于胆汁淤积性肝病(CLD),肝内胆汁淤积(IHC)不等于黄疸,目前显性或者严重黄疸才理解为 IHC,多种肝脏疾病类型可能伴发 IHC,持续 IHC 导致肝功能不可逆损伤及严重并发症,长期 IHC 诱发肝硬化、肝癌。

那么肝内胆汁淤积与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差别?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是什么?肝内胆汁淤积一定伴有黄疸吗?胆汁淤积的常见原因有哪些?肝内胆汁淤积的危害有哪些?

2016 上海肝病国际高峰论坛暨「肝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上,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尚佳教授,与大家讨论了《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及危害》。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此处观看丁香公开课全部课程。

编辑: 郁金香113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