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林教授:替考拉宁研究助力临床用药指导升级

2017-10-30 11: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导语

替考拉宁「起效慢、效果差」?2017 年 10 月 27 日,来自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主任张相林教授在第七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TDM)学术年会上,从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监测出发,改变医生对替考拉宁既往的达到有效治疗浓度速度慢的印象!


1880 年,葡萄球菌首次被发现,而后长期横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1928 年,青霉素的出现结束了临床感染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

1961 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被发现,几乎可以抵御所有抗生素。

1986 年,作为新型糖肽类抗生素的替考拉宁问世,其高抗菌活性使无数严重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患者获益。

目前,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已达 30 年之久,其临床应用是否还有优化空间?优化升级又如何进行?

在本届全国 TDM 学术年会上,张相林教授为我们分享了「临床替考拉宁 TDM 研究」,为临床更合理的应用替考拉宁奠定了基础。

研究背景与方法

这是一项由 TDM 专委会发起,赛诺菲公司资助,中国药理学会立项的真实世界的观察性研究。该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牵头,北京医院做独立质控,上海瑞金医院、浙大一院等 28 个临床中心参与的观察性研究,旨在建立 TDM 统一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技术标准和室间质控评价体系,并评价现行替考拉宁治疗方案的药物暴露达标情况。研究纳入了临床确诊和拟诊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感染,并静脉使用替考拉宁(他格适®)治疗的成年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 HPLC 法对替考拉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目前替考拉宁使用剂量的血药浓度达标率偏低

在研究中纳入的样本中,在目前的给药方案下,大部分的患者未能达到 10 mg/L 的血药谷浓度。当把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的靶值下限从 10 mg/L 调至 15 mg/L 时,达标率显著下降。

药物治疗的核心是药物的量效关系,有效的前提是量的存在,400 mg 负荷+维持剂量难以使替考拉宁在所有感染中发挥有效作用,也正是如此,替考拉宁给医生造成了「起效慢、效果差」的既往临床印象。

替考拉宁说明书更新,助力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临床用药指导

令人振奋的是,2017 年 9 月 29 日,注射用替考拉宁(他格适®)中国说明书更新,大幅提高了临床应用剂量。

微信图片_20171030104738.jpg

注:1. 使用FPIA法测定

更新 1:不再限制超过 400 mg 负荷和维持剂量的使用,临床用到 800 mg 仍是安全有效的剂量,打消了临床专家的顾虑。

更新 2:提出重度感染替考拉宁谷浓度应达到 15-30 mg/L,因此某些患者需要 600-800 mg q12 h 的负荷剂量。

更新 3:性状为「类白色至淡黄色疏松冻干块状物和粉末」,配置好的药液为「无色澄清或淡黄色液体」。

更新 4:增加了针对艰难梭菌腹泻和结肠炎的口服用药方法(口服 100~200 mg,每天 2 次,连续 7~14 天)。

小结

自 1986 年上市以来,替考拉宁在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上表现突出,在相应菌群感染治疗方面的贡献也应予以肯定。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累积,替考拉宁的用药说明也不断升级,从400 mg 到 800 mg 使用剂量的变化,将会改变医生对替考拉宁既往的达到有效治疗浓度速度慢的印象!根据不同感染的情况,增加负荷剂量至400mg 到 800 mg,更快起效从而使更广大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者更快获益!

编辑: 陈蕾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