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真假三文鱼,其实是在担心「寄生虫」

2018-06-05 15:54 来源:北京也云感染论坛 作者:蒋荣猛主任医师
字体大小
- | +

作者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 蒋荣猛主任医师

来源丨北京也云感染论坛(ID:BEIJING_YEYUN_INFECT)

最近,关于真假三文鱼、食生鱼片导致寄生虫病的相关新闻,让人们提高了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件好事。

WX20180605-111538.png

近些年,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食品受到人们的追捧,烧、烤、涮等烹饪方式的食品受到人们的喜爱。由于这些食品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被寄生虫感染,或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被寄生虫污染,却因为烹饪温度不足以杀死寄生虫,从而使得过去很少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城里人」,感染率明显增加。


食源性寄生虫病种类多

寄生虫病是由一种具有致病性的低等真核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其显著特征是需要在所寄生的宿主体内生存、繁殖。食源性寄生虫病,顾名思义,是指通过食入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所致的寄生虫病。

感染人的寄生虫病种类繁多,人患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多达 30 多种。根据食物种类可分为:

  • 肉(猪、牛、羊、马的肌肉或内脏)源性寄生虫病,如弓形虫病、肉孢子虫病、旋毛虫病、囊虫病(囊尾蚴病)等;

  • 鱼虾(淡水鱼虾多见,海鱼也可发生)源性寄生虫病,如肝吸虫病、鄂口线虫病、异尖线虫病等;螺源性寄生虫病,如广州管圆线虫病等;

  • 蛙源性寄生虫病,如孟氏裂头蚴病等;

  • 蟹(包括蝲蛄即小龙虾)源性寄生虫病,如肺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等;

  • 水生植物(荸荠、菱角、茭白)源性寄生虫病,如姜片虫病、肝吸虫病等;

  • 昆虫 (蚂蚁、蚤类、甲虫、蟑螂) 源性寄生虫病,如西里伯瑞列绦虫病、短膜壳绦虫病、长膜壳绦虫病、犬复孔绦虫病和猪巨吻棘头虫病;

  • 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如蛇传播的舌形虫病,昆虫螽斯传播的胰阔盘吸虫病等。

以前,食源性寄生虫病多见于农村或经济落后地区,由于改水改厕等活动,农村地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大大降低。

现在由于烹调饮食习惯的改变,部分经济发达地区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城市还发生了暴发疫情。

如 2006 年北京市暴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就是因为生吃、半生吃福寿螺螺肉导致的。


寄生虫病误诊率高

不同寄生虫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的不同时期,临床表现不同。

早期和轻微感染往往不易引起注意,慢性感染引起的症状通常与寄生虫侵袭的特异性器官有关,表现出相应脏器受损,但临床误诊率较高。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在我国流行和危害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1、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囊蚴寄生在淡水鱼、虾的肌肉组织中,几乎所有的淡水鱼虾都可被感染。人因进食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感染,如吃生鱼片、烤鱼等。

轻微感染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或只有轻微消化不良表现。成虫寄生在肝脏的较小胆道内,可发生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诱发胆结石、胆绞痛、胆管癌,造成肝硬化、腹水,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华支睾吸虫和麝猫后睾吸虫(猫后睾吸虫除外)被分类为致癌性病原体。

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囊蚴存在于淡水蟹和蝲蛄的肌肉组织中。在河蟹和蝲蛄加工过程中,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而不能杀死全部囊蚴食入感染,或因食生或半生河蟹、蝲蛄而感染。此外,喝含囊蚴的生水也可感染。

轻度感染者无症状,中、重度感染者症状复杂,吸虫的靶器官主要为肺组织,可引起多个脏器损伤。

  • 急性期,临床上以低热、乏力、消瘦、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要表现。

  • 慢性期,成虫通常寄生在肺组织,表现为慢性咳嗽,伴有血痰,胸痛,呼吸困难(气短)以及发热等,和肺结核相似。

成虫亦可寄生于皮下、脑、肝、眼等引起相应脏器的损害。如寄生皮下,表现为游走性皮下包块、结节。

如寄生脑部,是最为严重的情况,引起头痛、头晕、癫痫、偏瘫、视力障碍等症状。

2、广州管圆线虫病

通过生吃或吃不熟的福寿螺、田螺等而感染。

人感染后早期多有发热,多在 38~39℃,头痛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颈部僵硬及活动后头痛加重,有不同部位的皮肤感觉异常,如针刺感(轻触后加重)、麻木、烧灼感、冷热感觉异常及肌肉萎缩、面瘫等,少数还可出现昏迷。

除脑部外,还可寄生在其他部位,如寄生在眼内,可有畏光,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寄生在肺部,可有咳嗽等症状。

3、囊尾蚴病

猪带绦虫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猪囊虫肉(米猪肉)或被猪带绦虫虫卵污染的蔬菜、水而感染。米猪肉导致绦虫病,之后再有摄入虫卵的机会或自体(肠道逆蠕动)感染虫卵导致囊(尾蚴)虫病。

囊尾蚴可侵犯人体多个脏器,引起相应脏器损害表现,如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下组织和肌肉囊尾蚴病等。

其中脑组织是囊尾蚴寄生的常见部位,病变也最为严重。脑型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和软脑膜型,可表现为癫痫、痴呆、脑膜炎、颅压增高,侵犯脊髓则可引起截瘫。

寄生在皮下及肌肉,表现为皮下及肌肉内有黄豆粒大小结节,四肢僵硬,酸痛无力。

囊尾蚴可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引起视力下降、失明。

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食量增大、消瘦、反复腹痛、腹泻等。 

4、弓形虫病

传染源主要是猫科动物。人因食入未煮熟的含弓形虫的肉制品、蛋、奶而感染,也可因接触被虫卵污染的土壤、水源经破损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多数人感染弓形虫没有临床症状的带虫者,少数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出现脏器损害表现,最严重的为弓形虫脑病,如脑膜炎、弥散性脑病、癫痫发作、颅内占位病变或精神异常等,有的表现弓形虫眼病(视网膜炎)。

孕妇被感染后常引起流产、早产或死产。存活婴儿可有脑积水、小头畸形、智力缺陷等发育异常。

5、曼氏裂头蚴病

食生或不熟的蛙肉、蛇肉、猪肉等可感染曼氏裂头蚴。如我国民间有吞食活蛙治疗疮疖和疼痛的不良习惯,有的地区有食用蝌蚪治疗皮肤病的习俗。

裂头蚴可寄生于人体的眼、皮下、颌面部、内脏、脑和睾丸等部位,引起相应症状。累及眼球,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微疼、奇痒或有虫爬感等。

寄生皮下,表现为游走性皮下结节,可呈圆形、柱形或不规则条索状,大小不一,局部瘙痒、有虫爬感等。寄生于脑部,则出现阵发性头痛,严重时间歇性口角抽搐、肢体麻木、抽搐、瘫痪、昏迷。

6、包虫病

亦称棘球蚴病,由带绦虫科棘球绦虫属的两种绦虫即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所致。我国包虫病主要流行于西部农牧区,其中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和四川西部最为严重。

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一般为犬和狼。犬和狼吃了羊、牛(中间宿主)肝或肺里的包虫囊而被感染,感染 45 天后成虫排出虫卵。人、羊和牛吞食虫卵后,在肝、肺等脏器里发育为囊型包虫病。

多房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一般为狐狸、犬和狼。人感染该绦虫幼虫称之为泡型包虫病,也叫「虫癌」。

人体各脏器的包虫病的发病率差别很大,肝脏发病率最高,其中囊型包虫病占 65~80%,而泡型包虫病则高达 98%;肺脏次之,占 14~18%;其他脏器依次为腹腔、盆腔、脾、肾、脑、骨、肌肉、皮下、眼眶、纵膈、乳腺、腮腺、甲状腺、胸腺、精索、心肌和心包等。

囊型包虫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人患肝囊型包虫病无症状期可以持续几年或十几年。部分患者可出现毒性和超敏反应,如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发育障碍、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非特异性表现。

随着囊肿的增大对寄生的器官及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挤压或破裂,出现相应症状。如包虫囊肿破入胆道引起梗阻往往合并胆道感染,造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肝泡型包虫病感染早期的患者常无不适,在肝脏潜伏寄生,缓慢增长,肝脏逐渐增大,侵蚀肝管时则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若液化继发感染可形成肝脓肿,巨块病灶可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失代偿,最终可因肝功衰竭、胆系感染以及肺、脑等器官转移而致死亡。

7、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人因饮用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蝇、蟑螂等昆虫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贾第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主要为十二指肠),偶可寄生于胆囊,引起腹痛、腹泻,曾有「旅游者腹泻」之称。

若治疗不及时,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腹泻,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可有吸收不良综合征。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脂肪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

食源性寄生虫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即食入不熟的肉类、鱼类、蟹、蝲蛄等食物史,再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应的化验检查。一旦诊断为寄生虫病,患者需根据医嘱规律、全程服用抗寄生虫药物。


管住嘴是防范的重点

食源性寄生虫病重在防范。从个人来说,食源性寄生虫病防范的重点在于防止病从口入。

1. 提高自我防病意识,改变并摒弃不良卫生和饮食习惯。

2. 生食海鲜需谨慎。生鱼肉在-20℃ 冷冻 7 天,或在-35℃ 冷冻 15 小时,才能食用,不要吃没有经过冷冻处理的,更不要吃现捞的。

3. 不吃生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肉类和水生植物,食物要煮熟、煮透后方可食用。高原地区注意烹饪温度和时间,选择来源可靠食物。

4. 坚决不吃野生动物。

5. 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蔬菜要洗净炒熟,瓜果要彻底冲洗干净或经烫、剥皮后再吃。

6. 生、熟食品的菜板、刀具和容器要分开。

7. 坚持饭前、便前便后正确洗手。

8. 不用生鱼、生肉喂猫、犬。与宠物密切接触后要洗手,做好消毒。

另外,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大对餐饮业食品行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防止食品被寄生虫污染;加强寄生虫病流行区的粪便管理和安全供水,不要用新鲜粪便施肥,杜绝人、畜粪便污染水源,对居民的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


编辑|安佳蔷

本文由蒋荣猛主任医师本人授权转载

文章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panda_wqy」

丁香智汇动态二维码.gif

编辑: 文千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