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为什么浓度越「高」滴速越「快」?

2019-12-13 17:30 来源:微信公众号 - dxychesttoday 作者:呼吸时间公众号
字体大小
- | +

近日,笔者翻阅用药助手中阿奇霉素药品说明书时发现,在给药速度这一项下,说明书中是这样写的:

看完这一段,笔者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阿奇霉素浓度高时反而滴注时间短呢?

「高浓度快滴速」是为了减少不良反应?

丁香园读者@小雪人对此的解释是: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静脉刺激。

答案真的如小雪人所言吗?

说明书中是这样介绍的:

有报道应用阿奇霉素时注射局部可出现不良反应:给予阿奇霉素 500 mg,将药液配制成 1.0 mg/mL 滴注时间应为 3 h 或浓度为 2 mg/mL 滴注时间应为 1 h。注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相似。
所有接受阿奇霉素药液浓度大于 2.0 mg/ml 的志愿者均出现注射局部反应,所以静滴时的药液浓度不能太高。

笔者认为说明书中阐述的「高浓度高滴速、低浓度低滴速」并不是为了说明减少阿奇霉素所致静脉炎的观点,而想要传达的信息是:

1. 不同的浓度和滴速都可出现静脉炎;

2. 2 mg/ml 静滴 1 小时与 1 mg/ml 静滴 3 小时的不良反应是相似的;

3. 静滴时所稀释的药液浓度以 1.0~2.0 mg/ml 为合适,但不能大于 2 mg/ml。

那「高浓度快滴速」的原因是什么?

笔者认为与药液稀释时的溶媒总量有关。

因为在固定剂量(500 mg)情况下,浓度低所使用的溶媒量多,浓度高所使用的溶媒量少。为防止心脏负荷加重,稀释的溶液量大时滴速相应就要减慢。

关于静脉输液滴速,《基础护理学》教材上是这样规定的:成人 40 ~60 滴/min、儿童 20 ~ 40 滴/min,这个速度默认的点滴系数是 15 的输液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点滴系数大多数是 20,因此,如果是成人患者输液滴数可以调节到 60~80 滴/min。

从下表可见,按照 1 mg/mL(500 mL)时滴注时间为 3 小时计算,则其滴速为 56 滴/min;按照 2 mg/mL(250 mL)时滴注时间为 1 小时计算,则其滴速为 83 滴/min。这样的滴速都是在允许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药物浓度为 1 mg/mL 时滴注时间为 3 小时与 2 mg/mL 时滴注时间为 1 小时,只是一个输注时间的范围要求,1 mg/mL(500 Ml)输注时可以为 4 小时,但 2 mg/mL 时输注时间不能少于 1 小时。

说明书要求控制输液滴速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静脉炎、胃肠道反应及避免急性肺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按说明书溶解、稀释和输注。知道了这个原因,同行们也就不必纠结于「高浓度高滴速与低浓度低滴速」。

阿奇霉素,三类患者须慎用

1. 心脏病患者:谨慎使用
美国 FDA 发布警示:阿奇霉素可能引起心电活动异常改变,导致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先天或己知有 QT 间期延长的患者、低血钾或低血镁者、心率较慢者、接受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者或心律失常者较易发生此类风险。
提醒:对于存在上述情况的患者,应更换其他抗生素治疗,在选择替代药物时应考虑:喹诺酮类药物与其它大环内酯类药物同样存在 QT 间期延长的副作用。
2. 哺乳期妇女:10 天内暂停哺乳
药品说明书提示: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
虽然尚无阿奇霉素在母乳中分泌的资料,但临床研究表明:在母乳喂养期间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螺旋霉素)会增加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风险。大环内酯类药物呈弱碱性,不仅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而且易于分泌至乳汁中。
提醒:用药期间(一般感染用药时间为 3 天)及停药后 7 天内暂停哺乳。
3. 重症无力者:尽量避免使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氧氟沙星)及林可酰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均可以导致肌无力症状的加剧,以至诱发危象的发生。
提醒:阿奇霉素可加重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或诱发新的症状,重症肌无力患者尽量避免使用阿奇霉素。

微信品宣.png

编辑: 黄建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