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要点
- 了解HCV急性感染后病毒自发清除效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时间周期,有助于了解HCV的发病机制
- 女性、IL28B-CC基因型、1型HCV感染,是病毒自发清除的有利因素
虽然有20%-40%的急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可以出现病毒自发清除,但是这种清除效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时间周期目前未知。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女性、IL28B-CC基因型、1型HCV感染患者易发生病毒的自发清除。文章发表在2014年1月的Hepatology杂志上。
研究共纳入了632名HCV急性感染的病人,分别来自于9个评价急性HCV感染临床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人员通过cox比例风险分析,研究其自发清除的发生时间,以及可能的有利因素。
632位病人中,35%为女性,82%为高加索人,49%为白介素28B(IL-28B)CC基因型,96%的人曾经注射过毒品,47%感染的是1型HCV,7%的病人合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28%的病人在出现急性HCV删除(HCV感染的极早期)为HCV抗体阴性合并RNA阳性。
在随访期间,有173位病人发生自发清除。在感染后1年,有25%的病人清除了病毒。在这些自发清除的病例中,清除的中位时间为16.5周(IQR为10.5-33.4)。在3、6、12月时各有34%、67%、83%的病人出现病毒清除。
通过年龄矫正后,与HCV病毒自发清除有关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女性(矫正后相对危险度[AHR]为2.16),IL28B-CC基因型(与CT/TT相比,AHR: 2.26),1型HCV感染(与非1型的相比,AHR:1.56)。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V急性感染病人自发清除病毒时间的影响因素
其中HCV感染的基因型和IL28B的基因型对HCV自发清除的影响在女性病人中要大于男性病人。
研究结果发现女性、IL28B-CC基因型、1型HCV感染是HCV病毒自发清除独立的有利因素。由于性别原因引起HCV限制能力的不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来阐明其机制。
研究背景
急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发生清除效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时间周期目前未知。由于HCV最初感染时没有症状,还有高危人群(静脉药瘾者)的边缘化等各种原因的影响,目前关于HCV急性感染后的病毒的自发清除情况所知有限。了解这种清除效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时间周期有助于了解HCV的发病机制,有利于医生的临床决策,从而开始早期的治疗性干预。
一些关于急性HCV感染的前瞻性的研究发现,女性、免疫反应、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宿主基因型,均与HCV的清除有关。其中IL28B的基因区域多态性的相关性最强。该区域主要表达干扰素λ3蛋白(IFN-k3, IFNL3),与病毒限制有关。IL28B的基因型为CT/TT的病人,清除HCV的能力较CC基因型的病人差。
病原学方面的因素包括HCV准种的多样性,还有HCV的基因型。但是多数急性HCV清除的研究由于纳入的病例较少,从而限制了统计学上的功效,推断和普遍性。
静脉药瘾引起HIV和HCV感染的队列研究(PWID)国际协作组中,共有9个前瞻性PWID队列,这些HCV感染者的资料很齐全且随访记录完整。这些海量的数据为分析急性HCV感染后病毒自发清除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条件。
总之,女性、IL28B-CC基因型,以及1型HCV感染是HCV病毒自发清除独立的有利因素。由于性别原因引起的HCV限制能力的不同,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