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病例介绍
患者,唐某,男,65 岁。
外院诊治经过:10 余年前发现「高血压」,经「缬沙坦」降压治疗至今。1 年余前出现乏力、食少、腹胀,就诊外院,行相关检查,诊断「乙肝肝硬化」,经保肝、利尿、恩替卡韦(ETV)抗病毒、头孢唑肟抗感染等治疗 10 余天,症状好转。
二、 我院临床诊治过程
患者以「反复乏力、食少、腹胀 2 月余。」为主诉于 2018.11.30 步行入院。否认嗜酒史,无不洁饮食史、生食史,无使用肝损药物史。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高血压病,予以 2018 年 9 月开始 ETV 抗病毒治疗,期间多次查 HBV DNA 定量波动于 103IU/ml(罗氏,检测下限 20IU/ml,以下检测均使用同一试剂),肝功能波动,6.12 发现肾功能异常,检查结果示:白蛋白:31 g/L(参考范围:34-54 g/L)、球蛋白:41 g/L(参考范围:20-40 g/L)、白球比例:0.76(参考范围:1.1-2.5)、总胆红素:47.3umol/L(参考范围:0-26umol/L)、直接胆红素:22.1umol/L(参考范围:0-8umol/L)、间接胆红素:25.2umol/L(参考范围:0.5-20.0umol/L)、胆碱酯酶:2011U/L(参考范围:5000-13500U/L)、总胆汁酸:321.1umol/L(参考范围:0.2-14.0umol/L)、前白蛋白:109 mg/L(参考范围:180-420 mg/L)、尿素:17.8 mmol/l(参考范围:2.9-8.2 mmol/l)、血肌酐:145umol/L(参考范围:57-111umol/L)。9.10 再次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结果显示:白蛋白:29 g/L、球蛋白:38 g/L、白球比例:0.76、总胆红素:53.6umol/L、直接胆红素:24.4umol/L、间接胆红素:29.2umol/L、胆碱酯酶:2016U/L、总胆汁酸:251.9umol/L、前白蛋白:85 mg/L、尿素:14.4 mmol/l、血肌酐:123umol/L。考虑该患者服用 ETV 后,血液中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减少,胆红素上升,尿素、血肌酐含量上升,肝功能波动明显,肾功能异常,与患者沟通后换用丙酚替诺福韦(TAF)抗病毒治疗,治疗 14 天后复查,检查结果显示:白蛋白:32 g/L、球蛋白:35 g/L、白球比例:0.91、总胆红素:49.1umol/L、直接胆红素:22.5umol/L、间接胆红素:26.6umol/L、胆碱酯酶:1733U/L、总胆汁酸:317.7umol/L、前白蛋白:116 mg/L、尿素:9.7 mmol/l、血肌酐:92umol/L,较改用 TAF 治疗之前肝功能、肾功能出现好转。
三、 专家点评
本病例特点为:(1)该患者病毒应答不佳,经过 ETV 1 年余的抗病毒治疗以后,HBV DNA 定量长期波动于 103IU/ml。(2)肾功能损伤,乙肝患者本身就会因为 HBV 感染诱导免疫反应导致肾脏损伤和肾功能障碍。从本例患者看,6.12 检查发现肾功能异常,继续服用 ETV 抗病毒治疗,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异常情况加重,换用 TAF 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血肌酐值变为正常,肝功能、肾功能才开始好转。(3)AASLD 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止指南指出,当 TDF、ETV 应用受限时,TAF 可以合理应用。TAF 是新型替诺福韦靶向前体药物,具有更强大的血浆稳定性,可以更有效地将有效成分传递给肝细胞。TAF 在肠道和血浆中的稳定性高且浓度低,与 TDF 相比,TAF 给药后替诺福韦在全身血浆中的平均暴露量降低了 89%,血液中暴露的替诺福韦经由循环进入肾小管的量大幅度降低;而且 TAF 不与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 OAT1 或 OAT3 相互作用,并且没有表现出 OAT 依赖性的细胞毒作用,因此 TAF 不太可能以依赖 OAT 的方式在肾近端小管中蓄积。以上两项都提高了 TAF 的肾脏安全性。目前尚未发现基因型耐药突变,针对已鉴定出来的耐药性突变毒株有强力的抑制作用。
四、 总结
TAF 在慢性 HBV 感染者中具有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作用,并且比 TDF 具有更好的血浆稳定性,更强的肝脏靶向性,更小的肾功能损伤、骨密度降低等副作用。但我们同时要认识到口服抗病毒药物仍然属于不治愈慢乙肝的药物,它可以抑制 HBV 复制但不能彻底清除 cccDNA,要达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理想终点还需要更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