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合并骨损伤患者的安全抗病毒治疗方案

2020-04-07 11:57 来源:丁香园 作者:戴伊宁
字体大小
- | +

一、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7 岁,10 余年前发现「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当地医院开始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出现耐药后加用阿德福韦酯,后改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在此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 DNA 低于检测限(国产试剂,检测下限是:100 IU/ml)。

2015 年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当地医院考虑阿德福韦相关骨病,予休息、补钙等措施后好转。回顾 2015-2018 年期间患者的生化指标,血磷水平始终偏低,波动于 0.5-0.9 mmol/L(正常范围 0.8-1.6 mmol/L)。

2019 年 3 月,患者至我院就诊,查乙肝三系:乙肝表面抗原(稀释)2374.45 IU/ml,乙肝 E 抗原 48.58 S/CO,乙肝核心抗体 6.76 S/CO;查乙肝病毒 DNA:低于检测限;肝功能:碱性磷酸酶 161 U/L,余正常;肝胆脾胰 B 超提示「肝回声增粗」;骨密度提示「骨质疏松」。患者碱性磷酸酶偏高,考虑骨源性,但当时未诉骨痛等不适,与患者沟通后,改阿德福韦为替诺福韦,即抗病毒方案调整为恩替卡韦联合替诺福韦。

2019 年 9 月,患者出现全身多处疼痛,以双侧胸壁为著,疼痛剧烈,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血生化:碱性磷酸酶 135 U/L,磷 0.53 mmol/L,余正常;腰椎、髋部骨密度:左股骨颈 T 值-2.8,左全髋 T 值-2.5,L1-L4T 值-2.3,提示骨质疏松;肋骨正斜位 X 片:胸部所见肋骨未见明显异常。建议改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抗病毒,患者暂拒,故予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碳酸钙 D3 等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无改善,半月后再次就诊,予改为 TAF 25 mg qd 抗病毒治疗,同时予塞来昔布胶囊抗炎镇痛,密盖息针 [鲑降钙素] 肌注。

后患者长期 TAF 单药抗病毒治疗,全身酸痛症状逐渐好转,血磷、碱性磷酸酶复常,肝肾功能、乙肝病毒 DNA 等指标均正常。

1.png

二、诊治思路

患者女性,由于历史原因,最初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发生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挽救治疗,后又改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治疗多年。病程中患者一度出现双下肢无力和骨痛症状,血磷水平偏低,碱性磷酸酶反复升高,存在骨质破坏证据。结合病史,首先考虑 ADV 相关低磷性骨软化症。故将 ADV 改为 TDF,即予以 ETV 联合 TDF 抗病毒。

但患者后续再次出现骨痛症状,经补充钙剂、磷酸盐治疗,症状未见好转,考虑骨痛病因未得到去除。TDF 引起的低磷和骨病较 ADV 少见,但其仍然存在包括低磷血症、肾功能损害和近端肾小管病变(包括 Fanconi 综合征)在内的不良反应,并已有导致骨骼异常的报道(有时导致骨折)。

因此建议该患者换用 TAF,因其在发挥同样强大的抗病毒作用时所需的剂量更小,对肾脏和钙磷代谢的影响小,安全性更高。此患者换药后症状得以明显改善,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均复常。

 

三、治疗体会

1、核苷类药物治疗慢乙肝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甚至影响到后续治疗。一线核苷类药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率低,不良反应相对少。除了初治患者首选一线核苷类药物,对于正在使用非一线药物且有效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可尽早换用一线核苷类药物。

2、本例中,由于历史原因,患者先后服用了 LAM、ADV、ETV、TDF 等多种核苷类药物,在后续 ETV+TDF 治疗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低磷血症和骨病。此时,TAF 作为靶向肝脏的新型 TDF,在提高肝细胞内抗病毒效果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经肾脏代谢的负担,具有更好的骨肾安全性,可推荐患者选用。

3、此患者 ETV 联合 TDF 治疗能持续维持完全病毒学应答,故调整为 TAF 单药治疗,并密切随访观察。

4、对于低磷患者,除了抗病毒药物的调整,可指导患者多摄入鱼虾、坚果等富含磷酸盐的食物;合并骨病者可同时服用活性维生素 D 如骨化三醇、磷酸盐和钙剂治疗。

2.png

编辑: 郑恺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