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新发地农贸海鲜市场突发的新冠疫情,再一次引起了国人的疫情关注和担忧。为此,国家卫建委最新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通知》,提出了将发热门诊的核酸检测出报告时间缩短至 4 小时的目标。此《通知》一出,瞬间引爆各大医学平台,各路医院大咖纷纷撰文发表看法,深深地引起了身为 PCR 实验室核酸检测员的共鸣。
1、核酸检测员的「辛酸」
正如相关软文所述,一个受检者的新冠核酸检测,从标本采集到运送至 PCR 实验室往往需要耽误 1-3 小时的汇集和运送时间,批量的标本灭活受限于金属浴、离心机等设备往往要耗费 60-90 分钟、批量的核酸提取一般需要 2-4 小时,一次 PCR 反应约 100 分钟。加上防护服穿脱,实验室准备等工作过程,在流程完全顺利的理想状态下,也要 8-10 个小时才能完成。而随着样品量增加,花费在核酸提取和 PCR 反应体系配置的时间也相应增加。穿着封闭的防护服,检测中途的休息、用餐等问题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在疫情初期,每天超长待机,连轴转,检测任务量却很难及时完成,还经常收到受检人的各种抱怨和不理解,个中辛酸让同事时常自嘲「别人上班是要钱,我们上班是要命」。
2、新冠核酸检测成急、重症患者的「门票」
众所周知,从新冠初期爆发到现在国内形势平稳,严防输入型病例这几个月中,各级医疗机构恢复正常就诊的一大重要前提就是「对入院所有人群进行新冠核酸检测」。无论是急诊、手术、检查、住院或陪护的人群必须先做新冠核酸检测,才能进行一步治疗。可以说,新冠核酸检测是患者和家属顺利入院的「门票」。正是这张「门票」,延误了许多的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知名演员潘粤明父亲的急症故事不是个案,也不算惨案,让人更痛心的案例正在各大医院不断上演。
6 月 16 日 23 点,北京市海淀区一处核酸检测点,市民排队参加核酸采样。刘帅冶/人民视觉 图
3、报告时效性破局的「希望之光」
目前,医院发热病人、急诊病人的核酸检测,要在 4 小时完成,被许多现实因素掣肘,难度颇大。要想极大的缩短核酸检测时间,需要依靠自动化的快速核酸检测技术突破来实现。国内圣湘生物已有类似的快速新冠核酸检测系统实现注册,该设备的核酸检测时间可以缩短至 15-45 分钟。
了解了圣湘相关产品后,科室第一时间就引进试了一款叫 iPonatic 的设备。其体积小,可以直接放到生物安全柜内操作。试运行后,我们第一时与发热门诊和急诊科临床医生进行了沟通,针对发热与急诊新冠受检者,要求临床科室将标本采集转运时间缩短至 60 分钟以内,结合这款设备快速的检测技术,可将新冠检测的报告时间缩短至 2 小时以内!
经过临床实践和互动沟通,这款设备确实能够提高受检者报告时效性!鉴于其低通量的特性,目前我们科室普通新冠检测仍采用集中性检测模式,而针对发热和急诊病人则采用该设备进行快速检测,受到临床和受检者的积极反馈。笔者总结建议如下特殊受检者,医院可以采用这类快速核酸检测系统操作,以提高报告时效性:
(1)发热门诊、感染科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快速新冠核酸检测(该设备也能进行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
(2)急,重症患者的快速新冠核酸检测,不耽误紧急救治:;
(3)突发急救患者的快速新冠核酸检测,不耽误紧急救治;
(4)夜间发热、急诊、住院病人的快速新冠核酸检测
4、薪薪之火终可燎原
每一次的瘟疫或灾难的爆发,都会促进核酸检测技术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类似的「现场快速检验」功能最符合疫情常态化的防控要求。随着国家政策推动核酸检测技术向「更简单,更快捷」的方向发展,相信现有的小型化快速核酸检测产品终将更新迭代,达到更快更准的传染病核酸检测需求,让新冠疫情下的核酸检验人员从日常的「辛「与」酸」中解脱出来!也能让受检者不受长时间等待的煎熬,为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