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强效抗病毒开启治疗新历程

2014-05-27 14:45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014年5月17日,北京)今年是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出台的第十年,也是国内首个强效低耐药药物恩替卡韦片进入中国的第十个年头。据悉,至今,国内已有近460万乙肝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有超过100万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强效低耐药药物的治疗。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认为,过去十年是乙肝抗病毒治疗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十年,不但乙肝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的理念得到确立,而且对规范抗病毒治疗的认知越来越完善,因此越来越多的慢性乙肝患者从强效低耐药药物中获益。

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翁心华教授介绍,中国乙肝的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以追溯到15年前。中国第一个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疗药物拉米夫定正式应用于乙肝治疗,拉开了中国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疗发展的序幕。

然而,拉米夫定所导致的病毒耐药问题给临床医生和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甚至动摇了对抗病毒治疗基石地位的信心。翁心华教授指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第一个五年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过山车一样的五年。

十年前,由百时美施贵宝研发并在中国推出的恩替卡韦片是国内首个应用于乙肝治疗的“强效低耐药”抗病毒治疗药物。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初治患者接受恩替卡韦片治疗6年后,累计耐药发生率仅1.2%,翁心华教授认为,强效低耐药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到来是乙肝抗病毒治疗在中国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的到来使长期抗病毒治疗成为可能,这大大坚定了医务工作者对长期抗病毒治疗的信心,推动了乙肝抗病毒治疗在中国第二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轻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预防和阻止肝硬化、肝癌发生,从而使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并首次明确和凸显了“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基石地位。

在过去十年,恩替卡韦片长期治疗的研究结果更是让医学界看到了战胜肝硬化和肝癌的曙光。研究显示,恩替卡韦片治疗3至7年后,96%的患者肝脏炎症明显减轻,88%的患者肝纤维化明显减退[1],所有治疗前存在晚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患者的肝纤维化都有所改善[2],并且所有这些患者在长期随访中都达到了乙肝病毒载量的不可检测水平(<300拷贝/毫升)。

翁心华教授指出,乙肝治疗的未来十年不但要继续加强医生对规范抗病毒治疗的认知,更要加强乙肝患者对于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教育,避免大量患者在出现并发症后再接受治疗的现象发生。

 

 

编辑: rabbi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