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基孔肯雅热:远在非洲 近在眼前

2014-10-08 10:42 来源:丁香园 作者:步步非烟
字体大小
- | +

今年夏天,埃博拉病毒感染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其高度致病性和死亡率的确值得人们广泛关注。但另有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基孔肯雅热”则更需引起临床医生的警惕,特别是在今年夏末秋初之际。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传染科Auwaerter博士受Medscape医学新闻邀请,对“基孔肯雅热”进行介绍,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1952年,坦桑尼亚首次报道了基孔肯雅热病例,后来成为整个非洲和亚洲地区流行的一种发热性疾病。几年前,意大利报道出现该病病例,自此这种特殊性病毒感染敲响了潜在扩散蔓延的警钟。

而值得注意的是,西半球在201310月出现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之后短时间内即导致50多万例患者,受累地区遍及加勒比海、中美洲和南美洲,其中多明尼加共和国发病人数最多,加勒比诸岛如圣马丁等也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波多黎各也发现了该病患者。此外,或许要引起美国医生注意的是,佛罗里达州近日已出现了当地获得性感染病例。

症状须与登革热鉴别诊断

这种病毒通过伊蚊传播,一直以来认为该病是一种与旅游相关的疾病。事实上,伴随着常见的三种发热性疾病—沙门氏菌感染、登革热和疟疾,基孔肯雅热需引起整个中美洲和南美洲游客的警惕。

基孔肯雅病毒可引起急性发热,特征体征是严重疼痛。“基孔肯雅”是斯瓦西里语,意为“弯曲”,因为得病的人出现关节炎等肌肉骨骼症状,最后弯腰曲背,因此得名。此外,还常出现头痛和皮疹,这些症状体征可以与登革热相区别。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两种疾病在发病早期,经常会出现一些症状上的重叠和混淆。其中,登革热往往是潜在更严重的感染,例如更多患者可以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以及一些潜在严重后果如休克和死亡;相比之下,基孔肯雅热一般无致命危险。

若患者有前往加勒比海旅游史或本身为佛罗里达州当地人,因出现上述类似症状就诊,那么如何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呢?主要使用的方法是血清学化验,常用的如免疫球蛋白M的检测。该化验可经全美各个卫生部门向CDC申请进行检测。

目前,受委托实验室除可提供血清学检测外,还具备核酸扩增技术,后者不失为另一种检测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可选方法。登革热的检测也很重要,因为登革热是潜在的更严重的疾病,可能需要对患者行住院管理。

基孔肯雅热的并发症问题

不幸的是,目前尚没有针对该病的特效疫苗或治疗药物,且在西半球发现的几例新发病例中,也不完全清楚所观察到的这些并发症是否具有患病共性。

在先前几次疫情爆发过程中,详细描述了患者可能出现脑膜脑炎导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最常见的如长期关节病,大概类似于细小病毒在一些女性患者中引发的后遗症。随着该病毒向西半球蔓延,需要引起临床关注该病并发症的发病病例数有何变化。

LanciottiValadere近日发表的一篇研究发现,基孔肯雅病毒同登革热病毒类似,拥有3种病毒株。或许好的消息是,至少从最初报道来看,当前在加勒比地区流行的病毒株似乎是“亚洲株”,并不是那么适应存活于白纹伊蚊,而似乎更常见于经埃及伊蚊传播。后者是黄热病的传播媒介,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较不常见。

美国CDC已发布信息指出,该病广泛蔓延的趋势不大,但仍会出现散在特殊病例,特别是在墨西哥湾沿岸各州。因此,这些地区的临床医生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在温暖湿润的几个月阶段,当患者出现发热和病毒感染样疾病时,不要忽视基孔肯雅热的可能。特别是对旅游归来的患者,除了关注登革热、疟疾和沙门氏菌感染,还要时刻警惕基孔肯雅热。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