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捷说书(十一):《微生物学教程》和《计算机免疫学》

2006-07-31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moliliao
字体大小
- | +

  对于药学专业的教材而言,确实,“免疫学”往往是和“微生物学”捆绑成一本教材讲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历来如此,似乎就像将“药代动力学”和“生物药剂学”放一起讲一样,看起来合情合理。

  遗憾的是,从教材和讲课质量来看,事实上往往教学中是将“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完全独立分来来讲的,任课老师分别来自免疫教研室和微生物教研室,甚至考试都是分成两科来考的。学生学起来好像油和水,不互溶。

  既然如此,我认为,“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作为单独的两门课来讲,而不是作为一个似是而非的捆绑。并且,我看过的国内专著中,还没有一本是能将“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有机结合起来的,包括我很喜欢的《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第1版,2002年第2版)。

  我们的药学教育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不但不重视免疫学这样的医药基础学科,甚至也不很重视微生物学——除非是生化药学和工程专业的。学校发下来的教材,微生物学加上免疫学,也就是薄薄的一小本。可怜呐,本来药学专业的学微生物,也就是学一点皮毛,既然不需深入,我们的教材就应该在广度上多下点功夫才是,至少让学生多知道一些皮毛也好。可惜,众多的微生物教课书,一本比一本编得简单。而《微生物学教程》一书,则是难得的例外。

  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博”。外延很广,是适合多读常翻的书。很多学校的药学教育,虽然学了微生物学,可是到工厂实践中,遇到污水处理的什么“BOD5(5日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等,竟是根本没有听说过,而《微生物学教程》中,对这些基本的概念多有提及;再比如介绍微生物生态时,更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比如介绍了“蛭弧菌”这种专门寄生于细菌中的细菌的生态以及如何攻击宿主;在阐述“正常菌群”时,竟还解说了肠道气体的常量(400-650ml/天)和组成(CO2、CH4、H2、H2S、NH3等);介绍传染的“带菌携带者”的章节,例举了美国曾造成几千人感染痢疾伤寒的女厨师“伤寒玛丽”的事例;在章节的点滴中,渗入了大量与生产实践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对于我们开拓思路增长见识,很有益处。

  该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但每个章节后面有详细的参考书目,还有很多习题,这些习题并不是机械的要你照本宣科回答课文,而是要引发读者的思考,比如请你分析“指甲有毒”这句话是否正确;或者要启发读者的实践探索能力,比如问“如何证实某一细菌存在鞭毛”,很多问题不一定在课文中有明确的答案,需要自己总结,思考,甚至讨论。——可以说,章节后的习题,是一种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是一种对分析归纳和探索能力的启发。

  一本教程,有这样的广博性和启发性,实在难得。至少我还没有在国内其他的微生物学教材中见过。因此,对于行有余力的战友,我推荐大家可以看看它。——南药用此书授课,诚为善举(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在用?)。

  关于免疫学,学来学去不外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正如楼主所介绍的,书的编写阐述水平确有好坏优劣,但学术内容却差别不大。我这里再介绍一本,也许可以开拓大家的思路,耳目为之一新:《计算机免疫学》(李涛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这本书,并不是单纯阐述“免疫学”的书,事实上,它是研究计算机算法原理的专著。简而言之,是模仿“免疫”的生理机制,借鉴免疫学的知识,来设计新的计算机算法和语言。此书前半部分介绍免疫学原理,后半部分则是相应的计算机算法设计和应用。

  大家都知道,免疫系统有“学习”、“网络化”、“自组织(自动化)”、“记忆”、“克隆”、“变异和进化”等特点,构成上述特点的免疫学机制却是简单可分析的,而这些特点,则是“人工智能”所梦寐以求的。因此,研究计算机语言和算法的人士,大胆的将免疫学的知识和原理与计算机原理相结合,在病毒检测、入侵检测、模式识别、组合优化、机器学习……等等方面加以应用。

  我们学过免疫学的医药人士,可以试想一下,免疫学对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有多大的影响。——仅就安全识别而言,机体将胚胎期的特异表面抗原认为是“自身”而不产生免疫反应,却将后天接触的抗原作为“异物”加以攻击的免疫机制,对计算机安全设计有何其重要的意义。而免疫系统的“记忆”“学习”能力,更是给了人工智能以希望;多学科交叉的美妙,由此可见矣。

  类似的书,我看过的还有一本《纳米猎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4)。虽然是本老外写的小说,但是其idea还是蛮有意思的。它以纳米技术为噱头,其实说的是仿生学(生物捕食机制)与计算机算法相结合的一个假设,有理论,有故事,合情合理,既不像倪匡小说那么瞎扯淡,却又悬疑重重,惊心动魄(那个按捕食机制算法生成的,有自我进化功能的智能纳米怪物,很恐怖,呵呵)。是一本休闲时值得一读的科幻小说。


编辑:7100

编辑: Zhu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