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简介
患者,男,31 岁,某省胸科医院临床医生。
患者于 2013 年 1 月出现低热、盗汗,体温常于午后升高,不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未予系统诊治。3.17 自测体温 38度,并出现头痛、恶心、非喷射性呕吐,无畏寒、寒战等症状,多于午后发热,体温反复波动于 37.5-38.5 oC,头痛逐渐加重。
于某省胸科医院行脑脊液检查示:压力 230 mmH2O,白细胞 995*106/L,多核 36.2%,蛋白 1.1 g/L,糖 1.8 mmol/L,氯 121 mmol/L,脑脊液隐球菌涂片阴性,ADA 正常范围内,血 T-SPOT 阳性(B 孔 122),拟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莫西沙星+阿米卡星+PAS 抗结核及降颅压等对症治疗。
患者症状及脑脊液检测均无明显改善,4.2 头颅 MRI 示「脑实质内多发异常信号,脑膜多发异常强化」,仍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继续上述抗痨方案,并加用地塞米松 5 mg-10 mg qd 减轻炎性反应。两周后患者仍有头痛和发热,最高体温 39 oC,复查脑脊液细胞数无明显改变,以多核为主,蛋白 1.4 g/L,糖 0.6 mmol/L,在原有七联抗痨方案基础上,先后加用头孢曲松、氟康唑治疗。
4.20 患者出现烦躁、意识模糊,4.21 留置腰大池引流,并以予丙硫异烟胺替换乙胺丁醇继续 7 联抗痨方案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 600 mg bid,患者意识逐渐转清。4.28 拔除腰大池引流管,后因患者头痛加重于 4.29 再次置入腰大池引流管。期间多次复查脑脊液白细胞波动于 110~1718×106/L,以多核为主,蛋白 1.5~1.6 g/L,糖 1.0~1.8 mmol/L,其中两次留取脑脊液培养提示曲霉生长,曾短期使用两性霉素 B 治疗 1 周。5.7 转至我院治疗。
该患者作为胸科医院一线临床医生,有结核接触史。2010 年患淋巴结核(淋巴结病理证实),行抗痨(HREZ)治疗 2 月,自觉好转后停药;2012 年 5 月因患「肺结核并咯血」住院治疗,出院后继续 HREZ 方案抗痨治疗 9 个月后停药。其余无殊。
诊疗经过
1. 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对吗?为何抗结核治疗疗效差?
本患者有结核接触史,既往曾患淋巴结结核、肺结核,此次发热头痛起病,查体有颈抵抗,多次行腰穿脑脊液检查,颅压增高,脑脊液细胞数增多,糖及氯化物均低,蛋白含量高,T-SPOT 阳性,在临床上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的常见表现。考虑患者平日工作中频繁接触结核病人,且自身曾有两次结核感染史,而抗痨治疗并不规范,要想到本次疾病是否有耐药结核菌感染的可能?
患者在外省结核病专科医院,经过系统 7 联抗结核方案治疗 6 周,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检查仍无改善,尚需考虑有无其他混杂因素,是否存在其他病原体导致的多重感染?
表 患者入院后的诊疗情况及脑脊液观察结果(褐色为腰大池引流数据,蓝色为脑室外引流数据)
脑脊液培养反复丝状真菌生长,经扩增 ITS 基因检测鉴定为粗球孢子菌,所培养的真菌为粗球孢子菌(更多关于粗球孢子菌,见拓展「没听过粗球孢子菌?你 OUT 了!」)
该患者初入我院时查 CD4+T 细胞绝对计数为 216/mm3,当时床边胸片仅报两肺纹理增多(下图左)。肺部 CT 提示:左下肺胸膜下小结节,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至 5 月 17 日,CD4+T 细胞绝对数仅为 51/mm3,6.7 复查胸片,发现两肺纹理增多,双肺可见粟粒结节影(下图右)。
图 肺部CT
2. 如何考虑该患者双肺泛发型粟粒样结节影?
该患者肺部影像学改变有 2 种可能性。
一种可能是粟粒性肺结核,它在 CD4 细胞计数越低的患者中更易出现。粟粒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为:发病初期,X 线胸片不易显示。2 周左右胸片上可见纹理增多、增强,形成网状阴影,当病变侵入肺泡腔,则表现为肺野透光度降低,呈磨玻璃状,肺纹理模糊不清。
发病 6 周后胸片上可见双肺弥漫分布的 1~3 mm 大小微结节。结合上述粟粒性肺结节影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不难想到患者是否开始就有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只是影像学尚未表现出来,因为血行播散导致中枢感染,又因为细胞免疫低下,从而合并真菌、细菌混合感染。
另一种可能是播散性球孢子菌病的肺部表现,患者 CD4+T 细胞绝对数仅为 51/mm3,属免疫力极度低下患者,且为亚裔人群,均为播散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播散性疾病暴发型患者常表现为发热、盗汗、消瘦、肺部泛发型粟粒样改变,有时与粟粒性肺结核确实难以鉴别。
患者结局
虽经积极抗感染、抗真菌、抗痨治疗,终因严重混合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粟粒性肺结核、T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治疗无效死亡。
作者:李宁 陈澍 张文宏
编辑: Lynne Ruan
审校:华山感染 李宁副主任医师
本文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官方微信「华山感染」授权转载,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