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简介
患者,女,29 岁。因「发热、头痛伴意识障碍 5 天」于 2012 年 6 月 13 日入院。
2012 年 6 月 9 日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未予特殊处理。次日头痛加剧,出现喷射状呕吐,伴发热,Tmax 40.6℃。外院予对症治疗,仍持续高热,且呕吐加重。
查血常规 (2012.06.12) 白细胞:10.3×109/L,中性细胞:92.6%, 淋巴细胞:4.6%, 血小板:90×109/L; 脑脊液常规:淡黄,浑浊,分类:多核 75%,单核 25%,有凝块,潘氏试验 (++),红细胞 312×106/L, 白细胞 520×106/L;脑脊液生化:氯化物:118.0 mmol/L,乳酸脱氢酶:112U/L,蛋白质:2.8 g/L,糖:0.1 mmol/L,蛋白质定性:+++;脑脊液涂片:革兰阳性杆菌。
请我科会诊,考虑化脓性脑膜炎,建议青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同时口服复方新诺明(TMP-SMZ)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渐恢复正常,6 月 13 日 转至我科继续诊治。
入院时,患者神志欠清,精神萎,胃纳欠佳、睡眠差,带入导尿管一根,体重无明显下降。推入病房,查体不合作,对答不切题。颈部僵硬,腹胀明显,肠鸣音弱。余体征无殊。
患者澳籍华裔,旅居国外多年,饮食习惯西方化,喜食蔬菜沙拉、奶制品等。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史 8 年余(2004 年起),初期服用泼尼松 2.5 mg/d、羟氯喹、叶酸治疗, 后病情多次反复,泼尼松加量并维持至 15~60 mg/d;2011 年出现偏身麻木,舌头麻木,意识障碍,查 MRI 及 CT 未见异常,2012 年 3 月外院考虑其为 SLE 癫痫发作,加用左乙拉西坦抗癫痫。
问题 1:如果你是主诊医师,该如何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患者为年轻女性,有 SLE 病史多年,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属于免疫低下人群。在此基础上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及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首先应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同时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至 90% 以上;脑脊液结果提示白细胞数增加以多核为主,糖显著降低,蛋白质增高;抗细菌治疗后症状有明显好转,提示细菌性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脑脊液涂片见到革兰阳性杆菌,更支持这一诊断。
鉴别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原体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病毒性、结核性和真菌性。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基本可以除外病毒性感染。结核性及真菌性脑膜炎也常见于免疫缺陷人群,需进一步的病原学检查来排除。
初步病原学结果为革兰阳性杆菌,需考虑病原体如表 1 所示。
表 1 革兰阳性杆菌分类及特点
其中只有炭疽芽孢杆菌和李斯特菌会引起脑膜炎。炭疽散发,呈地方性流行,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患者多有职业接触史;而李斯特菌为食源性致病菌中重要的一种,免疫低下人群发生此类感染更为常见。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为免疫低下人群,李斯特菌感染可能更大。
进一步诊治
入院后辅助检查 (2012.06.13):
血常规:白细胞:10.78×109/L,血红蛋白:121 g/L,血小板:89↓×109/L。尿常规: 潜血: +++ ,白细胞: 10~12 /HP。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血乳酸:1.38 mmol/L;血糖:7.3↑mmol/L;血沉:63 mm/h。抗核抗体阳性,滴度: 1:10000 ,核小体定量: >800 RU/ml, dsDNA 阳性,核糖体 P 蛋白阳性。C3:0.51 g/L ↓,C4 :0.10 g/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腹部 B 超正常,血 T-SPOT、血及脑脊液隐球菌凝集试验阴性。
入院当天继续予青霉素 640 万 u q8 h、美罗培南 1.0 g q8 h 静滴,TMP-SMZ 2 片 tid 口服抗感染;甲泼尼龙治疗原发病;同时予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及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
入院第二日患者体温 37.9℃,意识障碍加重,烦躁、谵妄、胡言乱语,头痛伴有腰背部疼痛,腹胀;复查白细胞:11.97×109/L,红细胞:4.29×1012/L,血红蛋白:121 g/L,中性细胞:81%↑,淋巴细胞:4.1%↓,血小板:115×109/L;肺部 CT:两下肺纹理增多,两肺下叶炎症伴双侧胸腔积液伴部分肺膨胀不全,腹腔少量积液。头颅 MRI:左侧基底节区缺血灶,脑膜明显线样强化,符合脑膜炎临床诊断。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结果回报均提示李斯特菌生长。
问题 2:关于李斯特菌感染,你了解多少?
李斯特菌有 2 个群 7 个种,其中只有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 可感染人类。Get 以下要点,让你不再疏漏 LM 感染:
1. 病原体特性
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耐寒,4℃ 生长良好。
2. 感染途径
食源性为主,亦可胎盘垂直传播。LM 易污染食物如图所示:
图 李斯特菌易污染的食物
3. 易感人群
LM 感染易发生在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免疫低下人群。
4. 临床表现
(1)非妊娠的免疫力低下成人:脑膜炎型、败血症型为主,占 94%,其它局灶感染相对少见。
(2)妊娠期感染:流产、死胎、早产。
(3)新生儿感染:脑膜炎、败血症。
(4)免疫力正常人群:自限性、伴发热的胃肠炎常见。
5. 实验室诊断
仍有赖于病原菌分离培养。血清学抗原检测如 ELISA、免疫磁珠分离法敏感性不高且抗体较难获得;DNA 芯片及基于 PCR 技术的分子诊断方法耗时短、敏感性、特异性高,但成本高,目前临床尚未推广。
6. 治疗
LM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对头孢类抗生素天然耐药。根据桑德福热病指南,LM 感染首选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治疗,青霉素过敏者可考虑 TMP-SMZ,其他有效药物包括青霉素 G、美罗培南、红霉素、抗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等。利福平、万古霉素、第四代喹诺酮类也有报道显示对 LM 有较强抗菌活性。LM 脑膜炎抗感染治疗疗程推荐:免疫正常者 21 天,免疫缺陷者所需疗程更长。
后续治疗及转归
患者李斯特菌脑膜炎合并败血症; SLE 诊断明确。治疗如下:
1. 抗感染治疗
继续青霉素、美罗培南、TMP-SMZ 联合抗感染, 6.16 患者神志转清、体温转平,后多次复查腰穿,脑脊液常规及生化不断好转。6.28 停美罗培南。7.30(疗程 6 周)停青霉素。之后 TMP-SMZ 口服。期间脑脊液逐步恢复正常,血及脑脊液培养未再有阳性结果。脑脊液常规、生化变化情况见表 2。
表 2 本例李斯特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各指标变化情况
2. 原发病治疗
改甲泼尼龙为地塞米松 3 mg(9:00am) - 2 mg(9:00pm),同时加用奥氮平 1.25 mg qn 控制精神症状,6.27 起地塞米松逐渐减量,加用羟氯喹 0.1 g bid po。7.18 起因患者出现双膝关节及踝关节酸痛,夜间加重,故地塞米松改回原剂量(3 mg-2 mg),后症状消失。因患者脑膜炎病情控制良好,7.30 起仅余 TMP-SMZ 口服,故 7.30 起转至风湿科继续进行 SLE 的治疗。
3. 其他治疗
确诊后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20 g×5d 冲击治疗提高免疫力(以后每个月一次,20 克/次),同时予通便利尿、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支持。
病例点评
该 LM 脑膜炎感染病例诊疗过程对临床工作的启示?
1. 对于高危人群(如该患者为免疫低下人群)出现败血症及脑膜炎症状者,需警惕耐寒狙击手--LM 感染的可能。
特别是在患者有可疑食物食用史时(该患者平素喜食沙拉及奶制品)。
2. LM 感染首选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治疗。
但在该患者由于病情较重,且 TMP-SMZ 仅有口服制剂,故在青霉素 G 联合 TMP-SMZ 的基础上,加用了第三种抗生素美罗培南。患者治疗反应较好,故予维持治疗 2 周后,逐步降阶梯治疗。同时患者为免疫低下人群,恢复相对较慢,故抗感染疗程远超过 3 周,在治疗 6 周时,脑脊液常规生化方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杨建伟.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最新研究进展 [J]. 齐鲁医学杂志,2013,28(5):465-467.
2. 张巍. 妊娠及新生儿期李斯特菌病 [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3):5738-5740.
3. Benshushan A, Tsafrir A, Arbel R, et al.Listeriainfection during pregnancy: a 10 year experience[J]. IsrMed Assoc J, 2002,4(10):776-780.
4. 尹有宽. 李斯特菌感染. 见:翁心华,潘孝彰,王岱明主编. 现代感染病学 [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325-329
5. Siegman-Igra Y, Levin R, Weinberger M,et al.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fection in Israel and review of cases worldwide[J]. Emerg Infect Dis,2002,8(3):305-310.
6. BenShimol S, Einhorn M, Greenberg D. Listeria meningitis and ventriculitis in animmunocompetent child: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Infection,2012,40(2):207-211.
7. Jadhav S, Bhave M, Palombo EA. Method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subtyping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J Microbiol Methods. 2012;88(3):327-41.
编辑: vivid_vitakid,Pupu,SusieWang
审阅:虞胜镭
专家审核:金嘉琳
编选自《翁心华-疑难感染病和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 2014》
本文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官方微信「华山感染」授权转载,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