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两者都有着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口服生物利用度好、肺组织浓度高等共同特点,但也在药动学、药效学、适应证等方面存在着不同。
那么,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有什么区别呢?
一、药动学特点
莫西沙星 [1] | 左氧氟沙星 [2] | |
生物利用度 | 90% | 99%(吸收迅速完全) |
蛋白结合率 | 30~50% | 24~38% |
排泄 | 尿液(20%) 粪便(25%) | 主要在尿中排出(87%) |
半衰期 | 14 h | 老年人 7.7 h,年轻人 6 h |
肾功能不全 | 无需调整剂量 | ► 肌酐清除率 ≥ 50 mL/min:无需调整剂量; ► 肌酐清除率 20~49 mL/min:每 48 小时 750 mg 或首剂 500 mg,以后每 24 小时 250 mg; ► 肌酐清除率 10~19 mL/min:第一次给药 750 mg,此后每 48 小时 500 mg 或首剂 500 mg,以后每 48 小时 250 mg |
血液透析 | 无需调整剂量 | 第一次给药 750 mg,此后每 48 小时 500 mg 或首剂 500 mg,以后每 48 小时 250 mg |
腹膜透析 | 无需调整剂量 | 第一次给药 750 mg,此后每 48 小时 500 mg 或首剂 500 mg,以后每 48 小时 250 mg |
左氧氟沙星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达 99%,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也就是说,对于胃肠道吸收良好的患者来讲,口服给药几乎等同于注射。此外,该药在肝脏代谢很少,主要以原形形式从尿中排出。
莫西沙星口服生物利用度为 90%。和左氧氟沙星不同的是,莫西沙星通过肝肾双通道代谢,仅有 20% 以原形从尿中排泄。
由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药动学的不同,对于肾功能减退患者,主要从尿中排出的左氧氟沙星需要减量,而通过肝肾双通道代谢的莫西沙星则无需调整剂量,因此莫西沙星更适合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而由于左氧氟沙星在尿中浓度高,更适合用于尿路感染的患者;莫西沙星在尿中的浓度则较低,不推荐用于尿路感染。
二、抗菌谱比较 [3]
抗菌谱 | 左氧氟沙星 | 莫西沙星 |
MSSA | + | + |
MRSA | 0 | ± |
MSCNS | + | + |
MRCNS | 0 | ± |
肺炎链球菌 | + | + |
粪肠球菌 | + | + |
屎肠球菌 | 0 | ±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 + | + |
淋病奈瑟菌 | ± | ± |
脑膜炎奈瑟菌 | + | + |
卡他莫拉菌 | + | + |
流感嗜血杆菌 | + | + |
大肠埃希菌 | ± | ± |
克雷伯菌 | + | + |
铜绿假单胞菌 | ± | 0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 ± | + |
脆弱拟杆菌 | 0 | + |
消化链球菌 | + | + |
衣原体 | + | + |
肺炎支原体 | + | + |
放线菌属 | + | |
注: MSSA -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SCNS - 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 - 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表示敏感率超过 60%; ± 表示敏感菌率 30%~60%; 0 表示敏感率小于 30%; 空白表示无资料。 |
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作用差。
莫西沙星为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厌氧菌、结核分支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作用强,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差。因此,虽然莫西沙星在临床使用非常广泛,但并非所有类型的肺炎都能使用,对于高度怀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者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肺炎,不应选择莫西沙星。
三、适应症方面 [1, 2, 4]
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因药动学特点、抗菌谱有差异,因此在适应症方面也有所差异。
莫西沙星适应症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复杂腹腔内感染等),而左氧氟沙星还可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等)。
1、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莫西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作用强,治疗效果最好,对铜绿假单胞菌几乎无抗菌活性。
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活性,对于高度怀疑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肺炎,应选择左氧氟沙星。
2、在泌尿系统感染方面
左氧氟沙星大部分从肾脏排泄,尿中浓度高,并且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活性;而大多莫西沙星口服制剂和静脉给药制剂以原型药物排出(尿中约 20%),故不用于尿路感染的治疗。
3、在腹腔感染方面
腹腔感染多合并厌氧菌感染,莫西沙星对厌氧菌有抗菌活性,可单独用于治疗合并厌氧菌感染的腹腔感染;而左氧氟沙星治疗腹腔感染则需要联合使用甲硝唑。
四、不良反应 [1, 2, 4]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会导致以下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且具有潜在的不可逆转,临床使用需谨慎:
肌腱病和肌腱断裂
QT 间期延长
过敏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
周围神经病变
对血糖的干扰
光敏感性/光毒性
耐药菌的形成
……
五、药物相互作用 [1, 2, 4]
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禁止与西沙比利、决奈达隆、美索达嗪、硫利达嗪合用,否则会导致 Q-T 间期延长的作用相加,使 Q-T 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脏停搏等心脏毒性的发生风险增加。
此外,左氧氟沙星为细胞色素 P450 酶抑制剂,而氨茶碱主要经细胞色素 P450 酶代谢,两者合用可导致氨茶碱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最终导致茶碱中毒;而莫西沙星对氨茶碱的影响较小,必需和氨茶碱联用时建议选择莫西沙星。
六、禁忌症 [1, 2, 4]
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禁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及18 岁以下患者;左氧氟沙星还禁用于癫痫患者。
由于临床数据有限,患有肝功能损伤(Child-Pugh C 级)及转氨酶升高大于 5 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禁止使用莫西沙星。除此之外,基于安全考虑,下列患者禁用莫西沙星:
► 先天性或证明有获得性 QT 间期延长患者;
► 电解质紊乱,尤其是未纠正的低钾血症患者;
► 有临床意义的心动过缓患者;
► 有临床意义的心力衰竭并伴有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患者;
► 既往发生过有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查看)
[1] 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 拜耳先灵医药保健股份有限公司.2018 年 2 月修订.
[2]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司.2021 年 5 月修订.
[3]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 2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年 12 月修订.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20 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2 年 11 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