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难辨梭菌不会引发院感事件

2012-02-24 15:26 来源:丁香园 作者:tangcq1203
字体大小
- | +

2012年2月13日——院感的难辨梭菌病例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能被证明与同病房的患者有关,这项发现挑战了时下对于难辨梭菌感染如何传播的普遍观点。研究者在一篇文献中报道了此结果,并已在线发表在2月7日的《PLoS Medicine》杂志上。

根据传统的观念,难辨梭菌传染的必要条件是与受该细菌感染并出现症状的患者进行接触。如果这种观念是正确的话,新的数据则暗示现有的传染控制策略并不足以控制此疾病。

A. Sarah Walker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这样写道:“我们需要更好地弄清楚疾病传播的其他途径以及疾病的宿主,这样才能确定需要哪些控制干预手段来减少难辨梭菌的传 播。”(A. Sarah Walker博士来自牛津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国家卫生研究院,同时他也任职于牛津John Radcliffe医院和伦敦医学研究委员会临床试验单位)为了验证难辨梭菌传播的一般理论,研究者在牛津Radcliffe医院中选取了14858名患有迁延性腹泻症的患者,获取了他们的29299份粪便样本,并对样本进行了酶免疫测定和细菌培养测试。结果他们发现,有1282份(4.4%)样本在两个测试中都呈难辨梭菌阳性。

研究小组随后测定了每名患者的难辨梭菌的基因型,并且使用得到的信息数据去推测,这些患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陷入了潜在的传播网络。因为有些案例间的 联系可能是偶然的,而不是确切意义上的传播,因此,研究者也分析了一个对照的患者网络,使用的则是相同数量的患有酶免疫阴性腹泻的患者。

研究者最终确定了69种难辨梭菌,并发现只有23%的患者与同病房且已感染的病友染上的是同一种难辨梭菌。当他们让可能的传播持续多达8周时,作者们发现705个测试病例中有465个(66%)和同病房的细菌携带者无关。他们也发现,有可信同病房传染源的病例的比例在以下科室中最高:肾脏移植科(37%)、血液科/肿瘤科(29%)以及急症/老年医学(28%),而在以下科室中,此比例则明显较少:普外科(20%)、创伤/整形外科(16%)和其他医学(13%)和手术(6%)专科。
当研究者让传染期持续至最长12周时,有可靠病房传染源的病例比例上升到了25%。当他们将最长允许潜伏期减少至4周时,这个比例则下降至大约17%。

除了挑战对于难辨梭菌如何传播的传统观念,此项研究也讨论了关于传播窗口期的准则。研究者指出,与一般认同的腹泻消退后48小时不一样,这些资料暗示传播的可能性持续了长至8周。文章作者承认,这项研究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圆满地回答。如果患者不是通过同病房的病友相互传染,那难辨梭菌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其中一个解释是,7%至27%的成人住院者可能是无症状病菌携带者。研究者说,传播的途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在一篇附随的评论文章中,Stephan Harbarth博士和Matthew H. Samore博士指出,这项研究的一个局限是未考虑病房间传播的可能性。(Stephan Harbarth博士任职于瑞士日内瓦大学附属医院和医学中心的感染控制项目,Matthew H. Samore博士则来自盐湖城Utah大学)

有可能是患者在医院内活动时传播了疾病,比如说,去做X光片。难辨梭菌感染也可以通过仪器和照料患者的医院员工在多个病房间传播。此外,Harbarth 博士和Samore博士也指出,酶免疫测试的敏感度比较低,所以研究者可能忽视了一部分患有难辨梭菌但未被诊断的患者。这些病人还可能被选作对照患者,使得此研究存在了错分偏倚。最后,评论者还说,研究者并没有记录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而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开始出现症状的时间。另外,研究者也没有评估无症状携带者引起的潜在传播。

这些问题限制了此研究的现实意义,Harbarth 博士和Samore博士写到:“对于上述问题,Sarah Walker和他的同事完成的这项研究不能提供明确的答案,因为它对于所谈论的问题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编辑: 李林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