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女性及其婴儿血凝抑制效价的几何均值
在2009 pH1N1(2009年时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俗称猪流感)流行初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怀孕女性的感染风险较普通人群更高。而另一类高危人群是免疫力低下或是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因此,可以推测,感染HIV的怀孕女性或许尤其易感2009 pH1N1病毒。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类人群接种pH1N1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基于上述情况,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儿童医院小儿科-感染的Mark J. Abzug(医学博士)等人展开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2月1日的《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作者发现,对于感染HIV的怀孕女性来说,接种2次30 mcg(微克)剂量的pH1N1疫苗具有适度的免疫原性,而且未观察到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这项临床试验的注册编号为NCT00992017(www.clinicaltrials.gov )。研究对象是年龄在18-39岁之间、怀孕14-34周、且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感染HIV的女性患者。参试者间隔21天先后2次接种剂量为30 mcg的无佐剂灭活pH1N1疫苗。研究人员分别在患者入选时、首次接种后的第21天、以及再次接种后的第10天和第21天测定其血凝抑制效价,并在分娩时以及分娩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测定参试者及其婴儿的血凝抑制效价。
试验结果如下:在所有的127例参试者中,没有出现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在入选时,有21%的参试者具有血清保护性的抗体效价(≥1:40)。首次接种后,有73%的患者获得血清保护,66%出现血清应答(≥4-fold rise);再次接种后,分别增加至80%和72%。那些在入选时不具有血清保护的患者中,有66%在首次接种后获得血清保护性效价,再次接种后,这一比例达到了75%。在分娩时(时间中位值为再次接种后的第66天),有67%的母亲和65%的婴儿具有血清保护性效价;分娩后的第3个月,这一比例降至60%和26%;分娩后的第6个月,只有59%的母亲和12%的婴儿存在血清保护性效价。对疫苗的反应与母体CD4细胞所占的百分比(CD4%)相关。
对于感染HIV的怀孕女性来说,接种2次30 mcg剂量的pH1N1疫苗具有适度的免疫原性。并且没有观察到与疫苗接种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在分娩之后,绝大多数女性仍能维持血清保护性。母体产生的抗体能够通过胎盘有效地输送至胎儿,但是婴儿的血清保护很快消失。对于感染HIV的怀孕女性及其新生儿来说,通过接种疫苗来避免新型流感病毒株(pH1N1)的感染是可行的,但还需要对更多的更深入的试验对此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