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是指由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通过不同方式感染人体发生的疾病。有种说法即人类的历史就是感染性疾病的历史,自古以来,感染就是生命的基本法则,正常生命是无法避免的。了解感染性疾病的历史变化,有助于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近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人类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发生了一些变化,离不开诊疗技术的发展与疫苗免疫研发的进步,也与耐药菌株、病毒株的出现息息相关。亚利桑那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Brown 博士等,对美国 1980~2014 年期间感染性疾病死亡率的变迁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美国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控仍存缺陷,感染性疾病仍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章于近期发表在 JAMA 杂志上。
根据国家重要统计报告办公室 1900~1967 年可能死因数据、来自 CDC 1968~2014 年 WONDER 数据库的信息,研究者使用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调取了总体死亡率数据与感染性疾病死亡率数据,并通过分析软件对近三十年内的感染性疾病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1. 1900~1950 年期间总体死亡率和感染性疾病死亡率有所下降,除了 1918 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事件以外变化趋势基本持平。1980~2014 年期间,感染性疾病占总体死亡率 5.4%。
2. HIV/AIDS 在 1995 年有所下降,与引入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关。1980~2014 年期间,感染性疾病死亡多数源于流感或肺炎。在西尼罗河病毒(1980~999)传入以前,虫媒传染病死亡率是 0.01/10万 人,该类传染病主要为散发病例,而自 2002 年至今,其平均死亡率升至 0.05/10万 人。
3. 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死亡率自 1980 年至今有所降低,如 2014 年的肺炎链球菌死亡率为 0.8/10万 人;而乙肝死亡率与 HIV/AIDS 流行趋势一致(1980 年 0.13/10万,1995 年 0.39/10万)。
4. 耐药病原体死亡率自 1980 年 4.0/10万 人至今保持稳定,但医院获得性耐药菌艰难梭菌感染的死亡率有所上升。
研究表明:
1. 感染性疾病在 1980~2014 年期间美国总体死亡率中占较小的一部分,而在感染性疾病当中流感或肺炎约占死亡率的 40%,同期主要死亡率变化来自 HIV/AIDS、西尼罗河病毒和艰难梭菌感染。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死亡率下降,而耐药病原体死亡率保持稳定。
2. 该研究仅限于美国死亡报告数据,且只展现了感染性疾病真实负担状况的一部分。从全球范围来看,感染性疾病仍是导致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的第二(下呼吸道感染)、第四(腹泻性疾病)和第五(HIV/AIDS)主要原因。
3. 该研究未纳入人群亚组分析和基于社区水平的分析,应当警惕疫苗低覆盖社区暴发如麻疹疫情这样的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防控任重道远。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感染时间(dxyinfect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