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疫苗致肠套叠风险问题引发的思考

2014-09-05 23:22 来源:丁香园 作者:步步非烟
字体大小
- | +

轮状病毒是导致全球儿童严重性腹泻和低收入国家儿童腹泻致死的重要原因,2006年1月NEJM上发表了2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报道了预防轮状病毒腹泻的单价疫苗制剂(RV1)和五价疫苗制剂(RV5)安全性和疗效问题。运用两种疫苗制剂对超过60000名婴幼儿进行了临床试验,用来明确这种口服活疫苗是否会引起肠套叠发生。

肠套叠是婴幼儿肠梗阻常见的原因之一,但却是轮状病毒疫苗罕见的一种并发症。美国首个批准的轮状病毒疫苗RotaShield (Wyeth Lederle)曾因肠套叠风险问题上市1年后于1999年退出市场。

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国立卫生研究院Glass博士等对轮状病毒疫苗致肠套叠风险问题的研究进行述评,认为虽然目前涉及RV1和RV5的两项临床试验都没有显示出明显肠套叠发生风险问题,但仍需进一步进行上市后疫苗安全性监测,权衡接种疫苗发生肠套叠风险和预防疾病之间的利弊。

现在WHO建议全世界儿童接种这些疫苗,有50多个国家已将该疫苗列入国家免疫计划中,并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卫生保健受益。美国于2006年开始常规进行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因轮状病毒导致的住院和急诊因此下降了超过80%。

尽管可以看到这些疫苗对儿童健康所带来的巨大好处,但是在临床中发现了肠套叠发生风险小幅增加,主要发生在疫苗首剂接种后1到7天。

美国继而进行了两项上市后疫苗的监测研究,分别为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的疫苗安全数据系统(VSD)计划,以及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许可后快速免疫安全监测(PRISM)计划。

两项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VSD研究认为RV1与肠套叠发生有显著相关性,而RV5接种后肠套叠发生风险不显著增加;而PRISM研究则显示并未发现RV1接种后风险增加,却发现RV5接种与肠套叠发生呈显著相关。

应慎重解释这两项研究的结果,RV1是RV5引进美国2年后进驻美国,因而RV1的风险评估是在更少剂量基础上的,其可信性有待商榷。

另外,这两项研究之间的差异并不重要,毕竟两种剂型的疫苗所引发的肠套叠风险性很低,大约为每100000例婴儿接种后出现1-5例。在发现病例和确认疫苗接种情况以及偶然性方面的细微变化,都可以在分析中引入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两种疫苗剂型是否发生肠套叠的风险相似?引发肠套叠事件的机制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找出高危人群?这些研究发现是否可以从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类推到低收入国家,且目前已知这些疫苗在低收入国家中效能不及前者,是否意味着肠套叠风险也低于前者?

这些疑问为未来轮状病毒疫苗疗效和安全性监测问题指明了方向,回答这些问题仍将是进行进一步研究。然而,尽管低收入国家中这些轮状病毒疫苗的公共卫生效益较低,但是鉴于轮状病毒所致的死亡是绝大多数的,并超过了肠套叠的低风险性,因而轮状病毒疫苗仍然是国家儿童免疫接种计划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