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100853) 王 睿
一、真菌感染流行病学
(一)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1.广谱强效抗生素应用
2.免疫抑制剂广泛使用
3.癌症患者放疗、化疗
4.留置V 导管、导尿管、脑室引流管
5.烧伤患者
6.器官移植患者
7.糖尿病患者
8.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增多
(二)近年深部真菌变迁的特点
1.上世纪60~70 年代,白念珠菌占真菌败血症的85%~90%,1988~1992 年间:白念珠菌占真
菌败血症的42%,其余均由非白念珠菌所致,包括热带念珠菌(18%),近平滑念珠菌(17%),光滑
念珠菌(11%),克柔念珠菌(4%)。最近资料显示:白念珠菌仅占念珠菌感染的50%,在非白念珠菌
中近平滑念珠菌最为多见。
2.近年深部真菌变迁的特点:隐球菌、曲霉菌的比例上升,死亡率增加。隐球菌病的发生率越来
越高,在国外已成为AIDS 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AIDS 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侵袭性曲
霉菌感染是粒细胞缺乏患者继发感染的重要死因,特别是白血病或实体器官移植患者。骨髓移植患者
中,70%非念珠菌感染是由该菌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
产生对氟康唑、二性霉素B 的耐药菌株,并有增加的趋势。
(三)临床常见的条件性真菌感染
1.念珠菌病:最常见,占血源感染的第4 位
2.曲霉菌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常见可达30%,器官移植常见合并症
3.隐球菌病:在艾滋病人发病率为10%~20%
4.接合菌病:多见于糖尿病和烧伤患者
(四)临床有增多趋势的系统性真菌感染
1.接合菌感染
2.镰刀菌感染
3.枝顶孢霉感染
4.毛孢子菌感染
5.地霉感染
6.其它少见非白念珠菌感染
二、抗真菌药研究进展
(一)抗真菌药的分类
1.抗生素类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克念霉素、帕曲霉素、灰黄霉素等
2.吡咯类
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分组交流 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
3.氟胞嘧啶
5-氟胞嘧啶
4.烯丙胺类
萘替芬、特比萘芬、布特奈芬
5.棘白菌素类(β-1,3-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anidulafungin
6.其它
环吡酮胺、阿莫罗芬、利拉奈特
(二)抗真菌药作用机制
三、抗真菌药PK/PD 与临床应用新思考
(一)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
1.浓度依赖性
2.时间依赖性
3.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续时间较长
(二)多烯类
(三)氮唑类
(四)药物代谢动力学
1.斯皮仁诺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2.氟康唑PK/PD 参数与其抗真菌活性
3.伏立康唑PK/PD 参数与其抗真菌活性
4.烯丙胺类——药代动力学
5.棘白菌素类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6.氟嘧啶类的药代动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