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其中登革病毒可分为1、2、3和4型。多数登革热患者表现为急性发热性疾病,持续时间约为1周,伴有头痛、眼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轻度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少数患者可进展为重症登革热,以前称作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明显出血征象以及浆液性渗出引发的胸腔积液、腹水、休克征象等。早期识别重症登革热患者并及时给予支持性治疗,可使患者病死率低于1%。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登革热疾病分部流行病学家Tyler M. Sharp博士,应Medscape邀请,向公众介绍登革热的诊断与治疗、非洲地区登革热最新发现及对游客们的健康影响,并指出热带发热性疾病并不一定都是疟疾,提醒公众提高对登革热疾病诊治的认识。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1. 登革热疾病分布概况
登革热在整个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当地居民和游客是感染的高危人群。据最新研究估计,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4亿登革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大约1/4(约1亿)感染者进展为登革热或重症登革热,其余感染者为无症状携带者或亚临床感染。
虽然中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是登革热疾病负担最重的区域,但是现如今非洲地区疾病负担等同于美洲地区,每年约有6500万登革病毒感染病例。
美国CDC最近对非洲大陆爆发的4起登革热疫情进行了调查,这4次疫情分别发生在索马里、肯尼亚、安哥拉和坦桑尼亚。部分数据来自登革热快速诊断试剂盒结果,这些资源匮乏地区对登革热疾病的临床认知正在有所改善。
诊断性检测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急性发热性疾病都是疟疾,事实上,一项最新来自坦桑尼亚北部的研究显示,那些临床诊断为疟疾的发热患者中,仅仅有1%经过实验室检查确认为疟疾,其中很可能有一部人群并非疟疾。
2. 登革热的诊断
由于登革热经常被误诊为疟疾,因此,非洲的临床医生及对近期从非洲回国患者进行诊治的医生,在接诊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时应注意登革热的鉴别诊断。在美国,私立和公共卫生实验室中都配备有登革热的诊断检测设备。
检测过程涉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IgM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可以分别检测到病毒本身和对病毒的免疫反应。2010年开始,登革热疾病成为美国全国通报的传染病,因此,所有疑似病例都应向当地卫生部门上报。
3. 登革热治疗
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接受临床治疗的及时性和治疗质量。快速展开治疗、积极提供治疗措施以及密切监测临床体征,可以使重症登革热病例死亡率从约10%降至不到1%。
因此,感染者首次就医时,临床医生能快速识别登革感染、提供预期指导、熟知如何处理重症患者(特别是对血液动力学状态进行密切监测和维持稳定)就显得至关重要。
美CDC向公众宣布一则消息,近期将向医务人员推出名为“登革热临床病例诊疗”的高级课程,该课程现可通过网上在线登陆听课,完成课程将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http://www.cdc.gov/dengue/training/cme.html)。
Sharp博士建议所有可能接触到登革热患者的医生及在热带、亚热带工作的医生关注该课程,以提高对登革热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