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巴斯科姆帕尔默眼科研究所的Sayyad博士发现了一个真菌团块误诊为结膜黑色素瘤的案例,因为极其罕见,将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角膜杂志上。
结膜色素沉着可能由于几个原因引起,原发性获得黑变病,色素痣,黑色素瘤,肾上腺色素沉积,葡萄膜脱出,甚至睫毛膏。作者发现了一例真菌团块伪装成一个眼黑色素瘤个案。
一个健康的38岁的白人女子就诊于巴斯科姆帕尔默眼科研究所,因其右眼被确诊为黑色素瘤,要求对可疑色素性结膜损伤进行评估,她的最佳矫正视力右眼为20/25,左眼为20/20。病史显示她的职业是护理,并每天配戴隐形眼镜。患者的眼部病史右眼因视网膜脱离2年前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手术,检查右眼可见从11到1点钟位置角膜缘结膜色素沉着(图1A)。病变似乎是上皮下,病灶周围有轻微的结膜充血。
进行B超扫描(图2A),色素团块对应结膜增厚,其最大厚度为1.1毫米,并没有延伸到巩膜。在用棉签评估病变活动度时,明显可见黑色粘性物质,自结膜皱褶边缘处溢出。给予完整取出做进一步微生物和病理学检测。患眼给予0.3%庆大霉素滴眼剂滴眼。结膜在病灶移除(图1B)之后除了轻微充血外无其他异常。随后的角膜缘前段OCT检查提示结膜内陷。在穹窿部结膜长度约1.65毫米(图2B)。
2周之后,溢出物培养出了大批柱霉属真菌(图3A)。真菌的形态学特征证实它属于暗色真菌家族(图3B)。病人右眼隐形眼镜也培养出同一品种真菌,然而,左隐形眼镜培养为阴性。
该患者开始应用5%他霉素滴眼1个月。2个月后结膜内陷处重新培养未发现真菌生长。随访7个月无复发,前面提到的充血也消失了。
作者的病例是一例由柱霉菌引起的罕见的结膜霉菌病。在以往的结膜真菌病案例中,这些病变自然情况下通常位于上皮下,也有暗色真菌病例类似黑色素瘤的报道,在这两例病例中,它们均发生于具有免疫能力的老年男性而且真菌生长于结膜下。
该病例独一无二处在于真菌团块位于结膜折叠内陷形成的袋内,巩膜扣带位于结膜前部促成了结膜皱褶,形成了与眼表隔绝的微环境,致使真菌得以滋生。这一皱褶在OCT可以明确显示。
图1:A,裂隙灯照片显示从11 - 到1点钟位置上皮下色素团块,病灶周围轻微结膜充血。 B,真菌团块由结膜折叠内陷处被移除。
暗色真菌的一个独特之处是细胞壁有黑色素存在;这可能会导致他们被误认为是其他色素性病变,如痣和黑色素瘤。暗色真菌在土壤,空气和水等普通环境均可找到,柱霉菌可能引起脚和手的浅表和皮下感染,尤其是甲癣。
这些感染是通过与土壤和植物的直接接触获得,对传统的抗真菌药物不敏感,如灰黄霉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一项研究发现,波长为1064nm的ND:YAG激光治疗对体外培养柱霉有抑制作用,但在体内试验中未能成功复制。
柱霉菌很少引起人类眼部感染。少有的柱霉菌引起人类角膜炎和眼内炎的病例已有报道,其中角膜炎病例,需要局部和全身抗真菌治疗,比如氟康唑口服配合两性霉素B外用。
还有人在假冒的阿瓦斯丁瓶子中找到柱霉菌,但并没有感染病人。柱霉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尚待测试。在动物身上,有柱霉菌引起马角膜炎的报道,在体外试验表明其对纳他霉素和咪康唑敏感,对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敏感性次之。
马杜拉分枝杆菌病由真菌感染引起。 结膜下马杜拉分枝杆菌病也曾有报道,病原体可能为其它类型真菌,包括甄氏外瓶霉,皮炎外瓶霉,人类不完全暗色真菌,以及马尖端赛多孢子菌。在7个病例中,5个感染源不能确定,一个病例是由特农囊(tenon)下注射皮质类固醇引起,而其他病例则是由于庭院维护时植物碎片入眼造成的。治疗主要手术切除病灶,并且都辅以局部抗真菌药治疗。结果6例病人痊愈,1例手术摘除眼球。
本病例感染源仍未能确定,真菌是来源于受污染的隐形眼镜或先种植在结膜,然后再感染她的隐形眼镜都无法确定。因为至今一直没有复发,所以不患者愿意再接受结膜皱褶切除手术。
该病案提示了巩膜扣带术的一种罕见副作用。所有涉及结膜的任何手术都有可能出现结膜皱褶,这样一个袋状的结膜皱褶可以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环境。另外隐形眼镜的卫生护理以及穹窿结膜的长度在这一罕见真菌感染病例中起了重要作用。
图2 A,高分辨率超声显示出1.1毫米的结膜增厚(箭头),没有侵犯巩膜,房角,或睫状体。 B,前节高分辨OCT垂直线扫描发现折叠的结膜及袋状结膜皱褶的开口(箭头)。
图3:A,柱霉菌属。生长于沙氏葡萄糖琼脂。 B,马杜拉分枝杆菌病分离物培养出的柱霉属真菌菌丝 (果莫里六胺银,放大倍数·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