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面临脊灰野病毒传播风险

2014-08-05 11:23 来源:财新健康 作者:徐弘毅
字体大小
- | +

8月4日,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北京面临脊灰野病毒从国外输入的严峻挑战。本月1日,中国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防止脊灰野病毒传入的公告已生效。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通报,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野病毒病例已扩散至多个国家,世卫组织已将当前脊灰疫情确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财新记者了解,这是世卫组织有史以来第二次确定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国展开布控防止病毒传入

8月4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称,截至目前,北京市已连续29年没有发生脊灰野病毒病例。但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市面临脊灰野病毒从国外输入的严峻挑战。

北京市疾控中心称,将密切关注全球脊灰疫情动态,持续保持监测系统高质量运转,一旦出现输入疫情,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果断措施。

稍早的8月1日,《关于防止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入我国的公告》已生效。该公告7月15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要求来自疫区国家的人员在入境时,应准备1年内接种过脊灰疫苗的官方证明以便查验。对境外人员未持有官方接种证明并且不同意采取相关措施的,将拒绝其入境。该公告有效期1年。

7月31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脊髓灰质炎预防健康提示,建议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人员在出发前全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至少接种1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取得相关证书并随身携带。

据财新记者了解,中国最近一例脊灰野病毒疫情出现在3年前。2011年8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报告从新疆和田地区送检的4例标本中发现脊髓灰质炎I型野病毒。这是中国自2000年证实无脊灰后,首次发现脊灰野病毒疫情。

淡季现国际传播脊灰疫情或倒退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脊灰野病毒)是指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自然界生长繁殖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传染给人类及在人类中传染。

脊灰野病毒可导致脊髓灰质炎,该病为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潜伏期平均1至2周,患者多为一至六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脊髓灰质炎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长期以来,脊灰几乎已被消灭。目前只有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日利亚三个国家的脊灰疫情从未终止,后两国在2013年病例减少了50%以上,2014年病例数维持在个位数。2014年3月,印度及整个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通过了无脊灰认证,至此,全球80%人口已居住在完全没有当地野生脊灰病毒的区域。

然而,世卫组织小儿麻痹症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R Bruce Aylward)警告,脊灰疫情可能会出现倒退。

世卫组织5月5日发布的声明显示,2014年以来,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喀麦隆、伊拉克、叙利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不同程度出现新发脊髓灰质炎病例。

声明称,野生脊灰病毒正从目前10个遭感染国家中的3个向其它国家传播:在中亚,从巴基斯坦传至阿富汗;在中东,从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传至伊拉克;在中非,从喀麦隆传至赤道几内亚。

布鲁斯•艾尔沃德在《世界卫生组织简报》社论中表示,2014年头四个月通常是脊灰传播的淡季,但此间却发生了野生脊灰病毒国际传播。他警告,在六月进入高传播季节后,可能会发生灾难性的进一步国际传播。

世卫组织称,截至2013年底,60%脊灰病例由野生脊灰病毒国际传播引起,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成年旅行者助长了这一传播。世卫组织警告,2014年迄今为止的脊灰国际传播已构成“不同寻常的事件”并对其它国家造成公共卫生风险,必须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行动。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吴海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