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跟有“传单”的人接吻

2014-12-30 18:18 来源:丁香园 作者:李清晨
字体大小
- | +

传单.jpg

传单,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咽、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因密切接触病人口腔唾液可致传染,因此该病也被称为“接吻病”。

非常罕见地,我这回也使用了标题党,因此我担心这篇文章会让喜欢严肃科普文章的读者产生一个先入为主的不靠谱的印象。当下的文章虽已非千古事(其实多半是速朽的),但我一向不肯言而无据,正如拟定这个有些戏谑意味的标题,也一定要找到证据出来,而不是仅仅依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俗称是“接吻病”,就想当然地做一番顾名思义的联想。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大家,为预防该病你不要跟有传单的人接吻,不过,当你面对一个心仪的可人儿扑面而来的红唇时,你难道会忽然来一个急停?姑娘且慢,请问您感染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没有?嗯,这画面太美,不敢继续想咯。

大概是因为中国人比较含蓄吧,中国的经典儿科学教材《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还真的没有煞有介事地将不要与传单患者接吻这一条算作预防措施,而《尼尔森儿科学》就非常清楚地写着深吻与性交均可导致传单的传染(洋人的儿科学就是这么没有节操,不但说性交,还有专门一个章节说怀孕呢)。

事实上,EB病毒感染也确实防不胜防,因为世界上95%的人都感染有EB病毒,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人EB病毒的血清学检测都是阳性,简直是无处不在。但并非所有感染EB病毒的人都会发展为“传单”,小儿的原发性感染很多都毫无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比如仅有发热这种情况,是不可能跟其他病毒引起的发热鉴别开的,通常临床上被诊断为传单的患儿,除了发热和咽扁桃体炎这种常见的症状而外,还包括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肝脾肿大,辅助检查方面还要有相应的血象检查的支持及EB病毒感染的证据。

相比于普通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这种大众耳熟能详的疾病名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个相对冷僻的诊断往往会令初一听到这个病名的家长感到恐慌。现代医学发展至枝繁叶茂的今天,不要说普通人基本上对大部分疾病缺乏足够的了解,就是医生们离开了自己的专业也往往是一团浆糊,社会分工如此,在专业之外浆糊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内也浆糊,就比较可怕了。

比如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面,有些儿科医生就相当浆糊,我曾在一个著名的论坛(好吧,其实就是丁香园的儿科专业版块)上看到几位儿科医生煞有介事地讨论使用某种抗病毒药物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如何如何有效,某种不怎么有效,其中只有极个别的网友疑惑地指出你们说的那个药物的说明书上不是只说可以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么?能用来治疗传单么?可惜,非但无人直面他这个疑惑,反而有人理直气壮地回击,如果都按说明书治疗,我们儿科还有哪些药物可用?

看到这样的讨论,我只觉得一阵阵头疼,看来对传单的治疗,儿科医生的浆糊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状态,否则在这样的讨论中,至少是否应用抗病毒药物这个讨论,会形成两个阵营,而不是明显的一边倒地支持使用抗病毒药物。在这样恶劣的生态之下,如果你恰好是那个不浆糊的,你敢公开表达意见么?你有勇气让你的治疗方案明显有别于其他同行么?

须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如无并发症,预后大多很好,病程约1~2周。如果在其病程中,医生使用了某种抗病毒药物,自然会观察到诸症状的逐渐好转,这样一代传给一代,非必要的抗病毒治疗也就成了所谓的“常规”……昨天我院召开“三基三严”培训方面的会议,院长提到老医生应该带好年轻的医生,可有些糊涂的老医生根本就没能力带好年轻的医生,他们自己就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沉浸在经验医学的桎梏而不知,完全不具备循证医学时代应有的科学精神与学习能力,如何能带好年轻医生呢?往沟里带么!

无论中外的经典儿科教材都认为使用抗病毒药物对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无明显作用,那么临床医生是怎么在没有严格对照的情况下观察到某些抗病毒药物有效某些效果不好的?我相信有些医生是明白个中玄机的,但也一定有些医生是真糊涂,否则他们不会在论坛的专业讨论上也公开表达这类观点。

在几乎所有的自限性疾病的治疗中,如果没有严格的试验设计,临床医生其实很难根据非常有限的病例判断出来哪种药物或治疗方案更优,也即经验不足恃。曾经有人说一个医生的水平是不可能超越你周围的平均水平的,这个观点在信息闭塞资讯交流不畅的古代,也许有一定道理,但谁若在今天以这个理由作为自己不思进取的借口,则必然沦为笑柄。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很容易发现,目前主流的观点均认为此病除了休息和对症治疗而外,别无良策,即使使用某种抗病毒药物,也不能减轻症状的严重性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或改变疾病最终结果。

既然如此,那么利弊权衡之下,医生们还应该给传单的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么?难道只是为了让这些药物在人体内发挥其副作用(比如本有肾损害的患者接受阿昔洛韦治疗时,可造成急性肾衰、死亡)?但我同时也发现大量言之凿凿宣称某种抗病毒药物安全有效的中文文献,有些综述说是否应用抗病毒药物国际上还有争议,指的大概就是这种大量中国医生对抗病毒药物非用不可执著的劲头吧。除此而外,更荒唐的还有在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再加用某种中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据说很有效云云(在中国,几乎已知的所有自限性疾病的治疗方面都有中医药的影子)。

不过在这一片迷雾中,也有一篇是个例外,是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的朱美华等人发表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的研究,且将摘要原文抄录如下,相信不是学医的你也看得懂:

根据患儿治疗方案,分为更昔洛韦组(49例)、阿昔洛韦组(72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各组热程、咽峡炎症状改善、肝脾淋巴结回缩时间、异型淋巴细胞数回降时间及用药后粒细胞数改变等指标。远期随访包括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肝脾B超,并统计治愈率、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急性期3组在热程、咽峡炎的改善、肝脾淋巴结开始回缩时间、异型淋巴细胞数降至10%以下的时间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至8年10个月,3组间治愈率、复发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与非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工作仍要继续,既然法不责众,对付传单,继续使用抗病毒药物也很容易蒙混过关,既然传单是EB病毒引起的,那么使用抗病毒药物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么?这样解释给患儿家属医患一定会很和谐,但我得提醒你,请藏好药品说明书。

附部分抗病毒药物的说明书内容节选:

更昔洛韦【适应症】:本品仅用于:1.预防可能发生于有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的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病。2.治疗免疫功能缺陷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发生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单磷酸阿糖腺苷【适应症】:抗病毒药。可用于疱疹病毒口炎、皮炎、病毒性带状疱疹等。

阿昔洛韦【适应症】: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免疫缺陷初发和复发性粘膜皮肤感染的治疗以及反复发作病例的预防;也用于单纯疱疹性脑炎治疗。2.带状疱疹:用于免疫缺陷者严重袋装疱疹病人或免疫功能正常者弥散型带状疱疹的治疗。3.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以上录自丁香园用药助手)

注*:在临床症状难以鉴别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中90%以上由EB病毒引起,其余的可有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腺病毒等导致,严格说来,这部分病例应称之为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参考文献

1.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ttp://www.cdc.gov/epstein-barr/about-mono.html

2.美国梅奥诊所: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mononucleosis/basics/treatment/con-20021164

3. Robert M. Kliegman, Bonita F. Stanton, Joseph W. St. GemeIII, et al.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19th Editon). Philadelphia: Saunders,2011 :2077-2083

4.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1-825

5. 朱美华; 梁敏; 王志坚,等.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价值探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3):198-201

来自丁香园微信

编辑: 陈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