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霞教授丁香园答疑实录(一)

2007-04-11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左云霞
字体大小
- | +
小儿呼吸道管理主要是分泌物的问题,除了术前应用抗胆碱的药物和术中追加外,还有什么措施?

小儿在麻醉期间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与麻醉偏浅的时间较长有很大关系。如果以氯胺酮为主麻醉分泌物可能是一问题。否则,小儿围术期基本可不用抗胆碱药物。在西方国家,药物肌肉注射是能不用尽可能不用。无论成人还是小儿已很少在术前给抗胆碱药物。1岁以下的婴儿,在麻醉诱导时给予格隆溴铵,其目的是加快心率,避免心动过缓。我目前的病人都是在诱导时,根据心率快慢临时决定是否用一些阿托品。1岁以上者,基本不用。如果基层医院以氯胺酮为主麻醉,可以考虑抑制分泌物效能强,时间长,且不加快心率的长托宁。

小儿静脉麻醉应用氯胺酮的时候,肌注加静脉给药和单纯的静脉给药,患儿醒的都很慢,应用佳速伦催醒效果很明显,但有的人不主张,请就此问题的技术给予指导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而受益。

关于氯胺酮使用后苏醒延迟的问题,主要由于其代谢产物的蓄积所致。佳苏伦这个药物我不是太了解。一些呼吸兴奋药有一定非特异性催醒作用,但会增加机体的氧耗量,增加缺氧的风险。因此,一般不主张使用。我的建议是不要单纯靠氯胺酮麻醉。合理的搭配就不会造成苏醒延迟。

小儿手术多为短小手术,在符合适应症的前提下用喉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拔除喉罩时容易发生喉痉挛,请问拔除喉罩的最佳时机是?现在主张深麻醉下拔除喉罩/拔管,若是用七氟醚维持麻醉,那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的最佳七氟醚的浓度是?

有关拔喉罩的时机,我的讲座中有提到。一般我们还是在完全停止七氟烷并高流量新鲜气流冲洗后再拔管。呼吸交换量足够,患儿对强疼痛刺激有轻微的反应。

小儿发生喉痉挛,正规的处理步骤是?若用到司可林,那最适的剂量是?

喉痉挛的处理我讲座中也有。司可林0.5-1mg/kg IV 即可。

有资料报道,某些镇静、麻醉药用应于动物幼仔后发现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发生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新生儿/儿童麻醉过后,对他们的智力发育会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我在工作过程中很多患儿家属经常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不知该如何做个完美的回答。

如果说这些药物有很严重的影响,相信他们就不会使用至今了。我通常会告诉家长,这些药物就如其它经常使用的药物一样,在体内会很快被清除掉。孩子醒过来,就说明药物清除差不多了。不会对孩子有长远的影响。

我院小儿手术以骨科手术为主。在进行上下肢手术时,我们多在基础麻醉的基础上,进行部位麻醉操作,如臂丛神经阻滞、椎管内阻滞。术中只要充分镇静,让小儿处于睡眠状态即可,这样既可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又可避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诸多麻烦和并发症,还能减少费用。小儿椎管内阻滞,硬外不如腰麻操作便捷效果可靠。我想问的是,小儿腰麻有无确切的年龄限制?有无小儿腰麻后并发症与年龄之间相关性的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现代麻醉学》认为5岁以上小儿应用为宜。但据我所知,国内外不少医院早就突破了此限,甚至有给新生儿、婴儿行腰麻的报道,这样做是否妥当?腰麻时局麻药直接注入鞘内与脊髓和马尾接触,考虑到局麻药的神经毒性和婴幼儿神经发育的不完善,是否会增加婴幼儿腰麻后神经损害的机率?我们曾尝试将局麻药降低,如用0.15%布比卡因,但持续时间太短,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请左老师谈谈在这方面的经验。谢谢。

谢谢提问!

在小儿腰麻方面我没有什么经验,只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在临床麻醉中,我首先考虑的是为患儿选择一种最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尽管腰麻目前在成人使用还是较为安全的。但是,国内麻醉后发生下肢肌力降低很久不恢复,甚至发生截瘫的均有所闻。到底是穿刺的关系还是药物的问题,我们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将这些药直接注入鞘内与脊髓和马尾接触,我比较不放心。另外,药物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其在婴幼儿的扩散如何,我们能控制吗?还有,婴幼儿的骶管阻滞为一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所有适合腰麻者均可用相对安全的骶管阻滞代替。我看不出为何要冒险使用“腰麻”。美国ASA年会每年都有一个有关小儿局部麻醉的知识更新。这些方法中包括了骶管阻滞、持续骶管镇痛、硬膜外阻滞和各种外周神经阻滞。没有提及“腰麻”。我提醒基层医院的麻醉医师,千万不要片面照搬发表的文章。有时作者也只不过为了发表文章而作了几十例。几十例不出问题算什么,我们追求的是1/万甚至1/10万的麻醉相关死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拿病人的生命去冒险。

小儿全麻插管选择带或是不带cuff气管导管的标准是什么?

一般6岁以下的小儿可以考虑插不带cuff气管导管。前提条件是:大小合适。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插内径大一些的导管,减少CO2蓄积。一般插管时,根据年龄(4+年龄/4) 计算值,再准备大半号和小半号共3根气管导管。插管时如过声门很轻松,立即换大半号管子,最好管子过声门。插好后还要反复检查有无漏气。如漏气,还得更换。

合适的管子不仅对通气量很重要,对吸入麻醉能否达到有效肺泡浓度也很重要。由于无cuff 管不能保证呼吸道的完全密封, 对反流误吸高危患儿最好用带cuff 的导管。我在临床工作中还是带cuff 的导管用得多。因为我们多用七氟烷维持麻醉,希望呼吸道不漏气。除极小的婴儿长时间的手术外,没有太明显的CO2 蓄积。


如果选择带cuff的导管,那么我们向cuff内打气的量应该怎么样衡量是否合适(既不漏气又不损伤小儿气管)?

用带Cuff 的导管,能监测Cuff 内压力最好。没有此种监测时,可以采取下列办法:呼吸囊充气后,关闭新鲜气流,挤压呼吸囊观察压力表的指针,向cuff 内注气,使压力能维持在15CmH2O左右范围内即可。

1、目前小儿麻醉的临床进展和基础研究进展有哪些?讲些较为实用的。
2、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该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小儿临床麻醉工作?
a、普外小儿手术的麻醉该如何做?简单手术和复杂手术,请分类论及。
b、五官科小儿手术的麻醉该如何做?眼科和耳鼻喉手术,请分类论及。
c、骨科手术小儿麻醉该如何做?骨折和肿瘤及骨病手术,请分类论及。
d、外伤手术小儿麻醉该如何做?涉及多科合作来完成手术,请分类论及。
e、神经外科手术小儿麻醉该如何做?外伤和肿瘤手术,请分类论及。
3、谈谈小儿术前的进食和禁食进展。
4、谈谈小儿术前和术中的体液治疗。
5、谈谈小儿术前的用药进展。
6、谈谈小儿术中心血管药物的合理应用进展。
7、谈谈小儿手术气道管理的进展。

看来这位战友是非常好学肯问。我想指出的是,学习的途径是很多很多的。我们不能指望一位“专家”能够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相反,从头到尾好好读一本小儿麻醉的书籍能够回答您的大部分问题。我认为我们在知识的获取上过分强调进展,而对临床医生来讲更重要的是“规范”。这些规范往往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有效办法,而“进展”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验证。由于我国麻醉医师培训体制的问题,我认为目前临床麻醉的规范问题较进展还重要。

为了不使你过分失望,我就您提出问题中的少数几个谈谈自己的看法:

1、目前的医疗环境下该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小儿临床麻醉工作?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我们中的多数人可能都为人父母。想一想自己处在孩子家长的立场,可能很多事情就容易沟通了。手术前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很重要。您应该向孩子的家长交待可能的风险,但同时您要让他明白,您有能力和信心最大程度地避免可能发生的问题。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有责任心,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要有预防和应对意外情况的准备。无论家长对我们的态度如何,孩子是无辜的,我们要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小儿术前的进食和禁食进展?

目前认为术前禁食尤其是禁饮时间过长不仅影响小儿情绪,也可能导致小儿脱水。从麻醉角度,国际上目前普遍采用的禁食、禁饮原则是:术前2小时停止饮水(只能是糖水,不带渣的饮料);术前4小时停止人奶喂养;术前6小时停止牛奶和其他人工喂养;术前8小时停止固体食物。即便小儿严格按上述标准禁食禁饮了,小儿胃中还是会有胃液,在麻醉诱导时还是要注意防止返流误吸。尤其是消化道疾病患儿更应该引起重视。

3、小儿术前和术中的体液治疗?这个题目太大,只谈点术中补液的一小点看法。患儿的生理维持量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应该补充的。每本小儿麻醉书上都可以告诉我们按“4-2-1” 计算的公式。有关小儿的饥饿丧失量,按书上应该为小儿每小时生理丧失量X饥饿小时数。有的小孩饥饿了达10小时之多。计算出的数值很大。再根据书上的补液原则,第一小时建议补充饥饿丧失量的1/2-1/3。我认为这太多了。尽管小孩禁食使体内的内生水减少,小孩手术前禁饮只有2小时,小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己饮水而补充。所以我认为按饥饿时间计算有不合理处。我目前的做法是在小时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在第一小时多补充约1/2左右的液体。如一个15kg 的小孩,生理需要量为50ml/h,我可能补充到75ml/h 左右。一方面可以补充一定的饥饿丧失,也使血液得到一定的稀释,减少血液成份的丢失。这样做也没有太多的依据,只是个人做法。
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编辑: ach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