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感染病学会2010年隐球菌病处理临床实践指南

2012-07-04 09: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隐球菌病是全球泛发的侵袭性真菌病,有一定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如H IV感染者),病死率甚高,如不治疗可达100%。本次更新基于2000年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发布的隐球菌病诊治指南 。2000年以来,人们对隐球菌感染有了新的认识,感染出现新的高危宿主,因此,对于原指南的修改迫在眉睫 。IDSA专家组将2000年以后获得的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新指南指出,隐球菌病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患者的免疫状态 、感染部位 、抗真菌药物的毒性和患者的基础疾病 。

新指南将罹患隐球菌脑膜脑炎者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分为3组:①HIV感染患者;②器官移植受者;③非HIV感染患者、非器官移植受者。对于其他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妇女、医疗资源贫乏地区人群及格特隐球菌(C ryptococcus ga ttii)感染的患者,指南也作出了建议。指南同时还对其他部位隐球菌感如肺隐球菌病。指南着重阐述了治疗隐球菌感染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颅内压升高、(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 2耐药现象和隐球菌球 。指个关键原则 : ①脑膜脑炎采用杀如多烯类联合氟胞嘧啶 ,随后氟康唑②颅内压升高和 (或 ) IR IS的早期诊治至至关重要③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可以使用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 AmB )含脂制剂 。

对于隐球菌病 ,如果能够早期诊断 ,依据本指南建议治疗 ,并且控制基础疾病 ,大部分的隐球菌病是可以治疗的 。
 
 

编辑: wangmincha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