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口感染因素的探讨

2012-05-25 09:14 来源:中外医疗 作者:于 德平
字体大小
- | +

【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452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所发生的115例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2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感染率为2.54%,术前住院天数、切口长度、年龄、手术种类等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曾有医院感染调查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高居医院感染中第三位。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对我院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115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29例普外科行手术患者中男2780例,女1749例,年龄0~90岁。

1.2 方法

手术切口感染包括: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感染。本文对115例切口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年龄、手术种类分布及切口类型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分布情况(表1)

2.2 切口感染与年龄的关系(表2)


 


3.讨论

3.1 切口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

本文资料显示,住院时间与切口感染率呈正相关,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明显增高,因此缩短住院时间会降低切口感染率。

3.2 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关系

在115例感染患者中,老年与儿童患者切口感染率高,与老年患者自身抵抗力低下,儿童自身免疫力功能不完善有关。对于高危人群,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避免因侵入性诊疗操作而引起感染。

3.3 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型

115例切口感染,Ⅱ类手术感染率为2.58%。Ⅲ类手术感染率为3.68%。是手术后预防感染的重点,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管理,能有效控制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

3.4 患者自身免疫状态

如伴有各种慢性病患者,也是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发因素之一。

3.5 抗生素合理应用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是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3.5.1 把握好用药时间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时,要保证手术部位有足够的血药浓度,因此要把握给药时剂量应用抗生素以增加手术安全性,但临床感染发生率并未因此而减少,尽管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预切口感染,但与术中用药相比,差异并无显著性。

3.5.2 各类切口的感染率是不一致的,Ⅱ、Ⅲ类切口是预防感染的重点。目前,对清洁切口是否应用抗生素有争议,原则上清洁切口不需要预防使用抗生素而对污染切口,多数主张预防应用抗生素。本次Ⅰ类切口感染率仅0.33%,较Ⅱ、Ⅲ类切口感染率低,再证明了这一观点。

4.结语

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需重点预防的并发症之一。在围手术期,针对各种易导致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重点防范,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以及因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编辑: 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