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剂量治疗失败的乙酰化状态效应
近来,研究者利用空心纤维毛细管肺结核治疗研究证实了非粘着性不是耐药性产生的显著性因子且治疗失败仅仅发生在大比例药物剂量缺失的情况下。计算机辅助临床研究模拟显示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性可以完美地解释预后较差的原因。来自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者Jotam G. Pasipanodya博士等人转而对明确异烟肼药代动力学差异性是否为临床抗微生物治疗失败或耐药性产生的相关因子产生了兴趣。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肺结核药物的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用药剂量效果远远优于直接观察治疗项目规定的标准剂量。相关论文发表于CID杂志2012年最新一期在线版。
试验遵循系统评述优先报道和荟萃分析指南。研究者选择了那些报道了异烟肼乙酰化作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分析,检查的主要效应为微生物痰培养转化,耐药性以及复发,以比较乙酰化作用速度快慢的综合危险比(RRs)表征效应规模。
结果显示,共有13项关于1631例快速乙酰化及1751例慢速乙酰化状态的研究符合本研究的入选标准。快速乙酰化比慢性乙酰化更可能导致微生物治疗失败(RR, 2.0; 95% 置信区间[CI], 1.5–2.7),ADR (RR, 2.0; CI, 1.1–3.4)及复发(RR, 1.3; CI,.9–2.0)的结果,即使联合3种以上抗生素疗法仍会导致更高的失败率。对于评估的结果并没有观察到文献偏差或小型研究效应。
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治疗策略中单药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性与患者治疗失败或耐药性的产生有显著的相关性。这预示着肺结核药物的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用药剂量效果远远优于直接观察治疗项目规定的标准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