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原发性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二例

2012-11-09 14:35 来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作者:郝 志强 等
字体大小
- | +

原发性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临床罕见。以往对于较大的脾囊肿多行开腹手术治疗。随着对脾脏功能的认识,脾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器官,对于脾良性肿瘤尽量保留全部或部分脾功能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201012月至201112月我院收治2例原发性非寄生虫性脾囊肿,采用腹腔镜开窗引流术,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女,28岁,体检发现脾囊性肿物1年,渐增大,无不适。彩超示脾内见7.0cm×6.3cm无回声区,囊内不清晰,呈密集点状回声。CT示脾囊性肿物。癌胚抗原(CEA)阴性,糖链抗原(CA19-9阴性。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患者取仰卧位,脐部为观察孔,置入30°镜,左锁骨中线脐水平上2cm为主操作孔,剑突下4cm为辅助操作孔,术中见脾中上部约7cm×7cm灰白色囊性肿物,穿刺囊内抽出黄褐色混浊液,沿囊壁与脾组织交界部用超声刀切除囊壁4.5cm×4.0cm,壁厚5mm,脾窝置引流管。手术时间为40min,出血不多,术后第1天即可离床活动,2d拔除腹腔引流管,4d出院。病理示上皮性囊肿,随访11个月未见复发。

2 男,25岁,体检发现脾囊性肿物5d,有时腹胀、暖气,无其他不适。无外伤史、无牧区居留史。彩超示脾与胰尾间约10.7cm×9.7cm低回声区,提示左上腹囊性肿物。CT示脾内巨大囊性肿物,约11.0cm×9.7cm,界清,囊壁部分钙化。CEA阴性,CA19-973.2kU/LCA125阴性。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患者取仰卧位,脐部为观察孔,置入30°镜,左锁骨中线脐水平上2cm为主操作孔,剑突下4cm及左腋前线肋缘下为辅助操作孔,调整手术床向右适当倾斜,术中见大网膜与脾部分粘连,脾门处约11.0cm×10.0cm灰白色囊性肿物,脾静脉及分支覆于肿物表面,向上方推挤,游离1支脾静脉分支、离断,尽量显露囊肿,穿刺抽出黄褐色混浊液,于无脾组织的囊肿薄弱处电凝钩或超声刀切除囊壁约5cm×4cm,囊壁厚36mm,局部钙化变硬,囊壁充分止血,囊内冲洗,注意观察囊内有无分隔,有无赘生物,囊内膜予以碘酒浸泡,囊腔内置引流管引出。手术时间55min,术后第1天即可离床活动,3d拔除腹腔引流管,5d出院。术后病理示表皮样囊肿,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讨论 脾囊肿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脾囊肿根据囊肿壁有无内衬上皮,分为真性(原发性)和假性(继发性);假性脾囊肿较真性脾囊肿常见,可能继发于陈旧血肿、梗死和炎性区域液化。真性脾囊肿少见,可能是腹膜上皮进入脾实质或脾脏管状系统的囊状扩张所致。

小的脾囊肿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一般不需治疗、随诊观察。囊肿较大时多会压迫周围脏器引起左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查体有时可扪及腹部包块。合并囊肿感染、破裂、出血时可有腹膜炎表现。彩超、CTMRI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对于囊肿进行性增大或有临床症状者需行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开腹开窗引流、囊肿切除、脾部分切除或脾切除。随着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开展及迅速发展,其术后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且具有美容效果的特点越来越被多数人所认同,而且疗效也与开腹手术相同。我们采用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2例脾囊肿,既保留了脾功能又达到微创的效果,而且术后随访结果良好,未见复发。我们体会:(1)应通过病史、检验及影像学检查判定囊肿的性质,注意与寄生虫性囊肿、囊性肿瘤等鉴别,同时判定囊肿位置、大小、数目、有无分隔等情况,有助于开腹与腹腔镜手术的选择及必要的准备。(2)术中充分游离囊肿的游离面。囊肿较大时,吸出囊液,囊腔塌陷后易于游离。紧靠囊壁与正常脾组织交界处切除,以便尽量去除足够范嗣的囊肿壁。囊肿穿刺注意囊液性状,不能除外寄生虫性囊肿时避免外溢,疑有感染时行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切开囊腔后注意内膜观察及处理,囊腔内置引流管。(3)超声刀足很好的游离、切除、止血器械,对于钙化的囊壁难以处理,可用剪刀处理。我们选择的病例囊肿较大、易于显露、操作简单,但对于复杂病例还需进一步积累、总结。

编辑: tianyushe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