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感染或降低多发性硬化症发病风险

2012-12-07 14:29 来源:丁香园 作者:sd3212
字体大小
- | +

一位研究人员说:尽管多发性硬化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学说仍在盛行,但巨细胞病毒(CMV)的感染,却与该病的风险降低相关。

来自于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哲学博士英格丽.考库姆在欧洲多发性硬化症治疗和研究委员会(ECTRIMS)年度会议上报告说:在一项涉及66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及786例没有多发性硬化的对照者的研究中,多发性硬化患者抗巨细胞病毒抗体测试阳性的个体可能较对照者要少约30%,这一调查结果在经过性别、体重指数、民族血统、采样时年龄及发病年龄等因素的统计学校正后仍有明显的显著性差异。

以前的一些研究已经把EB病毒(EBV)作为多发性硬化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其主要是根据流行病学关系进行的判断,但是也有研究(例如,在多发性硬化患者脑部病变中发现潜在的EB病毒基因组分)支持这一可能的判断。根据来自于瑞士洛桑的沃州大学中心医院、并先于考库姆在欧洲多发性硬化症治疗和研究委员会年会上发言的医学博士Renaud Du Pasquier的说法,在人类基因组中所谓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组分也被人将其与多发性硬化联系了起来。他说,那样的联系似乎足以促进人们展开针对这些组分的单克隆抗体的临床试验。

巨细胞病毒作为另一种常见病毒感染的病原体,其与多发性硬化之间的可能联系先前也曾被研究过,但对于它在该病中的作用还没有达成共识。考库姆指出,有一个研究发现,先前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的儿童发生小儿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显著降低;而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在巨细胞病毒血清反应阳性的个体中,成人多发性硬化的发生风险有中度的增加。

考库姆及其同事对参与了一个名为EIMS的瑞典多发性硬化流行病学研究的2队人群(患者和对照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考库姆报告说:该研究开始于2005年,共招募了大约2000例患者和3000名对照者,所有完成了问卷调查并提供了血液或唾液样本的参与者都被进行了基因分析。所得数据证实了EB病毒暴露与多发性硬化风险确实相关。在EIMS队列的669例患者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抗EB病毒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参与者该滴度的中位数。但患者组中的抗巨细胞病毒抗体的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考库姆说:在对性别失衡作了统计学调整后,多发性硬化的风险比在EIMS第一队列的巨细胞病毒血清反应阳性个体中为0.69(95%可信区间为0.52~0.90,P=0.007),而在第二队列中,其风险比为0.65(95%可信区间为0.52~0.82,P = 0.0002)。巨细胞病毒血清反应阳性者在患者或对照者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在女性、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那些具有较高体重指数者、以及老年人中更常见。但是,在不考虑性别、体重、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年龄的情况下,这种巨细胞病毒血清反应阳性与多发性硬化的联系仍然有显著意义。在一个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学校正后的多变量分析中,多发性硬化的风险比在2队人群所有的巨细胞病毒血清反应阳性参与者中为0.73(95%可信区间0.57~0.91)。巨细胞病毒暴露与多发性硬化之间的这种关系也不受参与者的基因型、吸烟状况、或抗EB病毒抗体滴度的影响

但考库姆也警告说,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多发性硬化有某种程度的保护性对抗作用。她说,虽然已经知到这种感染会对免疫细胞的分布和活动留下持久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可能会产生怎样的作用仍不清楚。

编辑: jia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