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指南的比较和解读

2013-02-10 23:49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亚太肝脏学会(APASL) 、欧洲肝脏学会( EASL)及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先后制定和更新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共识和指南。我国也于2005年12月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于2010年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其中大多数认识基本一致,治疗建议略有不同。亚太肝脏学会的指南和我国的指南更切合我国国情。现仅就当前主要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以及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的治疗建议进行比较和解读。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是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地区HBV 感染的流行强度不同,全世界共约315亿人感染HBV,每年死于HBV感染所致的终末期肝病和肝癌的人数超过100 万。我国HBV 感染率较高,1 ~59 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18%,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0.196% ,与以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HBsAg携带率大幅下降。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大量HBV感染者携带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对于HBV及其相关慢性肝病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为了规范乙肝的诊断与治疗,亚太肝脏学会(APASL) 、欧洲肝脏学会( EASL ) 及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先后制定了各自的乙肝临床指南及共识并分别于2008年、2009年和2009年进行了更新。我国于2005年12月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乙肝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2010年也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现将上述临床指南以及我国《共识》关于抗HBV病毒初始治疗方面的最新动向做一回顾性总结。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jia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