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Tulane 大学医学院肺部和危重症监护科的 Kyaw 博士等报告了一例咳嗽、盗汗 3 周患者的诊疗经过,临床较为罕见,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Chest 杂志上。
患者为女性,45 岁。因低热、盗汗、少痰干咳 3 周而就诊。患者还有全身无力、易疲劳症状,但无咯血或体重减轻。其 7 年前曾接受肾移植手术,但否认有结核病接触史,也没有用药改变或国外旅行史。患者于近期迁居到 Louisiana 州首府 Baton Rouge 市。其性生活活跃,男友为监狱看守。此外,患者在 7 年前的肾移植后不久曾被短暂监禁。其所用免疫抑制剂为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强的松。
入院时查体显示:患者为中年女性,神志清醒,无明显痛苦。体温:38.3°C,其它生命体征正常。无颈部僵硬、颈静脉怒张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无压痛或脏器肿大。四肢无水肿、杵状指或紫绀。无皮疹或皮肤病变。无局灶性神经系统受损表现。
辅助检查
血常规和完整的代谢检查,仅显示 Hb 为 7.6 g/dL,血钠为 131 mmol/L,余均正常。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学检查为阴性,红细胞沉降率正常。血、尿和痰标本常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痰抗酸杆菌检查阴性。Epstein-Barr 病毒聚合酶链反应、BK 病毒多瘤病毒定量聚合酶链反应、HIV-1 抗体、人类 T 细胞亲淋巴病毒 I / II 抗体、细小病毒 B18DNA 等检测均为阴性。
由于患者呈免疫抑制状态,存在结核病危险因素,且胸片及 CT 扫描发现粟粒样结节(图 1,2),所以,医生对其进行了呼吸道隔离及四药抗结核方案治疗。但患者的 QuantiFERON Gold TB 试验和纯化蛋白衍生物试验均为阴性。
图 1 入院时胸片,显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粟粒样小结节病变
图 2 CT 肺窗,显示弥漫性分布的粟粒样微小结节
两天后,患者的病情恶化,且吸氧需求增加到了 3 L/min。因此,医生又对其进行了右肺中叶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和 BAL 检查(图 3)。
图 3 Grocott 乌洛托品银染色标本×40
诊断:急性粟粒性肺芽生菌病
临床讨论
皮炎芽生菌是北美某些地区特有的一种双相型真菌,在世界其他地区罕有报告。皮炎芽生菌病的流行地区包括美国的密西西比州、俄亥俄州和圣劳伦斯河流域,以及加拿大和纽约州接壤的 Great Lakes 周边区域。细胞介导的免疫和Ⅰ型细胞因子的产生是机体防御病原性真菌的主要措施。虽然免疫功能受抑制患者的芽生菌病患病率似乎并无增加,但这类患者更易发生严重或播散性的芽生菌病。
芽生菌病有多种临床表现,所以,其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一些患者会出现急性症状,如发热、咳嗽、咳脓痰等,而类似于细菌性肺炎。但另一些患者的病情可能较为隐袭,并伴有消瘦、盗汗、咯血等,而类似于肺结核或组织胞浆菌病。
放射学上,肺芽生菌病可表现为肺泡浸润或类似恶性肿瘤的肺部肿块。肺泡浸润可能为单叶或多叶受累。肺芽生菌病也可表现为空洞性病变。罕见情况下,其还可以表现为与 ARDS 相关的粟粒性或弥漫性肺泡受累模式。一项针对 35 个病例报告的综述研究显示,其中 11% 的病变表现为粟粒型,且这类病例多为年老的播散性芽生菌病患者。
芽生菌病的血清学检测,不是粟粒样或结节样芽生菌病疾病活动性的可靠指标,相反,其诊断需要从患者体液或组织活检标本中发现致病微生物。该病最快速的诊断方法是通过氢氧化钾(KOH)预处理后的标本,进行临床标本检测。但该项检查没有发现病原菌,并不是排除诊断的可靠指标。
对于肺芽生菌病患者而言,其用于 KOH 检查的呼吸道标本,可通过痰或支气管镜检查取得。据报告,使用这类呼吸道标本进行直接检查时,发现芽生菌的比例为 37% ~ 46%。微生物培养仍然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阳性标本会有白色霉菌生长,并于数天内变成棕色。完整的鉴定则可能需要数周的时间。
对于一些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肺芽生菌病可能具有自限性。然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所出现的任何肺芽生菌病表现,都应及时开始抗真菌治疗,以免其发生肺外感染。这是因为,自愈在这类患者中不太可能发生,而且,其还可能进展为 ARDS。
伊曲康唑是儿童和非妊娠女性轻、中度肺或弥漫性芽生菌病的初始治疗选择。其成人剂量应为 200 mg,每日 1 ~ 2 次;儿童剂量为 10 mg/kg/d(最大剂量,400 mg/d)。持续应用 6~12 个月为 1 疗程。应至少在治疗 2 周后测定血清伊曲康唑水平,以确保患者有足够的血药浓度。
对于中、重度肺或肺外芽生菌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推荐使用 0.7~1 mg/kg/d 的两性霉素 B 脱氧胆酸钠,或 3~5 mg/kg/d 的两性霉素 B 脂质制剂,治疗 1~2 周后,如临床症状改善,可转换为口服唑类,最好是伊曲康唑。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和/或器官移植患者)而言,其任何部位的芽生菌病,都需要至少治疗 1 年。如果其免疫抑制不能逆转,则可能需终身治疗。当唑类药物因致畸风险而无法使用时,建议使用两性霉素 B 治疗严重的妊娠期芽生菌病。
重症肺芽生菌病患者,尤其是那些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发生 ARDS,而这类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 50% ~ 89%。对于这类患者,已有人联合使用两性霉素 B 和伊曲康唑或加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芽生菌病重症病例治疗的明确指南。
诊疗经过
患者的 BAL 革兰氏染色检查和 KOH 显微镜检查均无明显异常。但活检标本显示有与皮炎芽生菌形态一致的真菌成分,过碘酸–希夫和 Grocott 乌洛托品银染色显示有内含嗜碱性颗粒的可伸缩厚双壁芽孢。其皮炎芽生菌尿抗原也为阳性。
因为呼吸状况持续恶化,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被转入 ICU,并于支气管镜检查后 8 小时内,开始了脂质体两性霉素 B 治疗,其发热于 24 小时内消退。然而,尽管已进一步减少了免疫抑制剂用量,但患者仍出现了严重的 ARDS。此后,其病情继续恶化,出现了严重的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在入院的第 11 天,死于内科 ICU 内。
临床要点
1. 对于流行区内以肺部粟粒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应考虑肺芽生菌病的可能。
2. 血清学检测不是建立诊断的可靠手段。呼吸道分泌物检查和培养,和/或组织活检常常是必要的。
3.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肺芽生菌病患者,推荐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轻度患者可使用伊曲康唑,而中、重度患者应使用两性霉素 B。
4. 尽管应用了抗真菌治疗,但严重患者仍可能发展为 ARDS,且这类患者的死亡率介于 50% ~ 90%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