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娩前几周内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包括齐多夫定)可抑制母体中病毒复制,能够有效防止胎儿感染HIV,使母婴传播的风险小于1%。然而,由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齐多夫定能通过胎盘,对人DNA有亲和力,所以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已有一些研究发现,齐多夫定能引起暂时的巨红细胞性贫血、中性粒和淋巴细胞的减少、造血干细胞的改变,还能影响线粒体DNA功能致使其功能紊乱,甚至插入人体核DNA。为了在经齐多夫定治疗后出生的未感染HIV新生儿脐带血中寻找基因毒性生物标志和测试药物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来自于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的Isabelle Andre-Schmutz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4月4日的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研究发现,妊娠期使用齐多夫定治疗可引起新生儿脐带血细胞基因及转录的异常和DNA损伤。
研究共涉及了15名感染HIV并且接受ARV治疗的孕妇和12名健康的母亲,通过两次PCR检测HIV RNA,以确定新生儿未感染HIV,并收集其脐带血,研究了其中CD34+造血干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免疫学表型以及基因表达谱。
研究发现,与12名母亲健康的新生儿相比,15名接触ARV的新生儿脐带血细胞中非整倍体细胞比例较高(median [IQR]: 18.8% [10.0-26.7] vs . 6.6 % [3.1-11.7], p<0.001)。所有染色体的改变都是随机分布的。从7名接触ARV和6名对照新生儿的基因表达谱中发现,实验组中超过300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或下调,变化幅度至少达1.5倍。结果证实:与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检查点和DNA修复相关的基因也有显著的变化。尽管在研究中没有区分每种药物的影响,但是细胞基因及转录的结果与只用齐多夫定的细胞实验相似。
研究表明,母亲在妊娠期接受ARV治疗的新生儿脐带血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在内)细胞基因及转录异常,并伴有DNA损伤。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