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策略应随其流行病学特征的改变而因时制宜

2013-05-01 16:04 来源:www.thelancet.com 作者:qstdxy
字体大小
- | +

根据一篇新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综述所述,在低传播环境中,疟疾控制策略必须赶上快速变化的疟疾感染类型。而妇女和儿童在高传播地区遭受疟疾的负担最沉重,在低传播环境中,成年男性出现不断增长的疟疾发病比例,有时聚集在很小的地理区域,与某种职业或行为有关。

根据位于美国加州大学全球卫生组织主任,即该研究高级作者Richard Feachem先生所讲,“在过去的十年中,疟疾控制战略的实施成功地减少了全球范围内疟疾的发生。”但是,这些策略的发展必须有效应对在低传播地域变化的感染模式。确定哪些人感染的更为复杂和有针对性的方法和及时、有效的响应必须到位。好消息是,这些新的方法正率先在中国、斯里兰卡、斯威士兰等国家地区取得巨大成功。”

作者列举了一些国家作为例子,表明当疟疾发病降低到较低水平时,疟疾越来越多地集中在特定的地方或社区(高发区域)和特定人群。在斯里兰卡,在1999年和2011年之间,疟疾发病率下降了99.9%,但同期成年男性感染比例从54%增加到93%。

农民工可能是由于他们的户外活动如参与林业、种植和养殖工作而处于更高的风险中。许多低传播国家现在发现大多数疟疾病例是外来的,如来自国际旅行者、移徙工人和其他高传播国家的流动人口。

新形势下的事实是,许多这些在低传播环境中感染疟疾的群体无法享有目前的卫生服务。“包括少数民族和政治少数群体这些难以接触到的人群是典型的贫困和移动群体,这一群体通常由于边缘化、安全考量和经济机会等问题而迁徙至更加边远的地区”作者说。”“他们可能由于对政府机关抱有恐惧的心理而避免进入卫生系统,使得监测和治疗他们的疟疾变得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重新考量用于控制感染的典型疟疾控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有需要的群体从而最大程度地能控制疟疾。传统上,疟疾控制主要集中在以家庭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如蚊帐和室内杀虫剂,这些可以保护妇女和儿童。然而,作者认为,以职业为基础的控制方法是不同的,如用杀虫剂处理服装或吊床可以用来保护这些人群。

不仅仅是疟疾感染人数在不断改变。传统认为,全球大部分疟疾主要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因此这也成为了防控的重点。然而,在许多成功控制恶性疟原虫的国家,越来越多的感染是由另一种疟原虫——即间日疟原虫所致。而相比于恶性疟原虫来说,间日疟原虫不太可能导致死亡,也很难被检测和治疗,因此更难以控制和消除。例如,在所罗门群岛,在伊莎贝尔和泰莫图省消除疟疾控制的努力在2001年和2011年之间取得了总的疟疾病例减少90%的成绩,而间日疟原虫感染比例却翻了一番。

根据该研究的通讯作者Chris Cotter所说,“在低传播环境检测疟疾感染较为困难,特别是那些感染之后可能没有出现症状的高危人群,这是疟疾项目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跨越国界的流动人口和外来疟疾也加剧了这一挑战。没有有效的策略来鉴别和靶向这一人群的话,可能难以消除疟疾。”

未来几年,控制疟疾的资金分配将在应对这些挑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根据作者的观点,“尽管输入性疟疾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控制疟疾最大的国际资金包括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会只给予多国提案一小部分的抗疟基金。随着各国疟疾负担减轻,未来需要开发、验证和采用新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疟疾流行病学特征。”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jia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