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省集中收治患者的医院,截至5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共救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40人。其中,38岁的曹先生因病情极其危重、67岁的杨老先生因收治最早而广受关注。挺过病危时刻,熬过孤独的重症护理期,5月上旬,他们康复出院,但日后的康复之路仍然漫长。
做饭的没事,吃饭的病了
曹先生今年38岁,老家在江西某县,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四五年前,为了家里过上好日子,曹先生与妻子燕子(化名)“狠心”撇下老人孩子,来到杭州郊区的一家服装厂做机工。虽然每天从早8点干到晚11点,两人收入并不多,有时一个月赚六七千,遇到淡季,老板整月地放假,一分钱也赚不到。
如果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曹先生一家人仍然会按部就班地过下去。
燕子记得,3月31日,两人去农贸市场挑了只活鸡,由卖鸡的老板现场宰杀、切好。燕子下厨,夫妻俩和侄女三人其乐融融地吃了一顿美味的烧鸡。然而让他们万万料想不到的是,尽管曹先生自始至终都不曾触碰过活鸡和生肉,病毒却已经悄悄“潜伏”进了他的体内。
4月7日,曹先生开始发高烧,体温高达39.5℃,距离吃鸡那天刚好七天。这契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字:H7N9禽流感病毒潜伏期一般为七天以内。
此时,浙江已通报三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两例死亡。两口子都没往这上面想,只去了小区诊所,挂青霉素吊瓶,打了退烧针。体温稍降后,夫妻俩因事回了江西老家。但曹先生的病情突然加重,咳嗽、胸闷、吐黄水,很快住进县里医院。4月11日,胸片显示肺部有多处高密度影,医生说:这不是好征兆。
“难道是禽流感?”这个念头一闪而过,燕子惊出一身冷汗,“我没敢把这个想法告诉老公,他的病已经那么严重了。”这个平时不怎么拿主意的女人果断地叫了救护车,曹先生被送往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4月12日,检查结果显示曹先生H7N9病毒呈阳性。
燕子当天半夜得到确诊消息,同时收到的还有病危通知书,燕子说:“当时只觉得家里的天要塌了!”
早在十天前,得知老伴杨老先生确诊感染了H7N9禽流感之时,章女士也有同感。杨老先生是个模范丈夫,结婚近40年,每天负责买菜做饭,对老伴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
3月20日,67岁的杨老先生开始发烧,3月25日因咳嗽、发热等症状入住杭州市中医院。4月2日,出现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双肺均为白肺,严重呼吸衰竭。章女士回忆,当时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自己签字时都抬不动手。4月2日下午,杨老先生住进浙大一院最高等级传染病房,医院抽调了最强的医护力量,12位医生、12位护士三班轮换全天候监护。
3月31日,国家卫计委首次通报国内三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此时,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临床医生,对这种新发传染病都知之甚少。浙大一院专家会诊后,立即把杨老先生转入浙大一院隔离病房抢救。
4月3日,浙江省卫生厅首次通报,浙江省确诊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一例就是杨老先生。
何时彻底康复仍未知
杨老先生入院后,浙大一院启动了紧急预案,成立H7N9防治领导小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一院院长郑树森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率领浙大一院感染科、ICU、呼吸科、放射科等多位专家成立禽流感救治专家小组,一起会诊,全力抢救。
李兰娟院士果断建议停止使用抗生素,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案,即抗病毒、抗休克治疗、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抗感染治疗,维持微生态平衡,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4月10日,杨老先生体内的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转为阴性,但是还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浙大一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章云涛说,病毒侵入人体会使全身脏器功能都受到损伤。杨老先生的肺部因病毒侵入导致肺纤维化,修复过程很漫长,数周、数月、数年都有可能。
杨老先生慢慢康复时,正是曹先生病情凶险之时。
4月12日晚,还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曹先生,双肺已然丧失呼吸功能,休克、低血压、白肺,随时可能死亡。
对于这样严重的临床病例,国内尚无抢救成功的先例。
李兰娟首次提出H7N9病毒感染重症患者起病3至14天内有类似SARS病毒感染的细胞因子风暴。浙大一院当机立断,创造性地将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治疗呼吸功能衰竭,阻断细胞因子风暴,为抢救器官衰竭的曹先生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经过五天五夜的抢救和治疗,曹先生氧合水平明显提高。4月17日,曹先生撤除人工肝及人工膜肺支持系统,肺部片子由原来的一片白变得轮廓清晰。
4月23日,杨老先生与曹先生同日脱离呼吸机,恢复了自主呼吸。5月3日,曹先生出院,成为全国首例治愈出院的H7N9禽流感极度重症患者。8日,杨老先生出院,转至杭州另外一家医院进行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