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判断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及免疫抑制程度对HIV感染患者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生物学假阳性(BFP)的影响,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Ikwo Oboho博士及其同事展开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7月3日的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作者发现,cART或可降低RPR测试假阳性的几率。
研究人员以HIV感染患者为对象展开一项回顾性巢式研究,将相应受试者纳入约翰霍普金斯HIV临床队列。他们将RPR反应阳性且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测试反应阴性定义为BFP RPR。并将测试结果为BFP的患者与另外两个对照组进行比较,另外两组分别为:1,HIV感染患者伴有梅毒;2,HIV感染患者不伴有梅毒。持续性BFP的定义是:整个随访期间至少出现两次一致的BFP。
研究结果表明,cART的使用与RPR假阳性几率的降低相关。此外,cART也与持续性生物学假阳性几率的降低相关。RPR滴度更低、年龄更小以及注射吸毒均与RPR假阳性几率增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