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周骨密度变化与基线CD4+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
在起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两年后,骨密度(BMD)会下降2-6%。这一损伤可能由起始ART治疗之前的免疫缺陷或早期免疫恢复造成。基于此,来自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 Philip M. Grant博士及其同事展开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8月13日的《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该研究发现,治疗前CD4+细胞计数低,而非更大程度的CD4+水平增加,是起始ART治疗后骨质流失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合并了三项关于ART初治患者研究的数据资料,这些研究均进行了连续全身双能X-射线骨密度扫描。研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就基线CD4+细胞水平和第16周CD4+计数的变化(包括绝对变化和相对变化),对从基线至第96周全身BMD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基线变量和含蛋白酶抑制剂(PI)或含替诺福韦疗法与第96周全身BMD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纳入研究的基线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种族、体重指数(BMI)、丙型肝炎状态、parent研究、HIV-1 RNA水平等。
研究结果发现,在纳入研究的796名受试者中,第96周全身骨密度降低2.0%。在多变量分析中,基线CD4+细胞计数与第96周BMD降低显著相关;与基线CD4+细胞计数大于或等于500细胞/μL的个体相比,基线CD4+细胞计数低于50细胞/μL的个体BMD降低的幅度更为显著。第16周CD4+计数的相对变化、而非绝对变化,与更大程度的BMD减少显著相关,但经基线CD4+计数校正之后,则不存在相关关系。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女性、低BMI、高HIV-1 RNA水平和PI、替诺福韦治疗均与较大程度的BMD下降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CD4+细胞计数低,而非较大程度的CD4+水平增加,是起始ART治疗后骨质流失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较高CD4+水平下起始ART治疗,或许能够减少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