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期间CDI诊断测试结果的转变率(阳性转变为阴性)
艰难梭菌感染(CDI)疑似患者常常在收集用于诊断测试的粪便样本前,就先接受经验性治疗。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经验性治疗是否会导致CDI诊断测试结果出现假阴性。因此,来自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博士Curtis J. Donskey 等人展开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5月3日的《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作者发现,当粪便样本的收集存在延误时,对CDI疑似病例采取经验性治疗可能会导致诊断测试结果出现假阴性。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CDI患者的前瞻性试验,以判断CDI治疗过程中测试结果何时由阳性转变为阴性,包括毒素B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谷氨酸脱氢酶检测以及产毒培养。他们评估了CDI测试持续阳性的频率和危险因素。对于接受经验性治疗的患者,评估其CDI检测结果由阳性转变为阴性的转变率,检测时间点分别是顺序检验(test order)时以及至临床人员收集测试用粪便样本时。
研究结果如下,51例CDI患者的PCR、谷氨酸脱氢酶检测和产毒培养结果的转变率相当。在接受1天、2天及3天治疗之后,PCR测试结果分别有14%、35%和45%由阳性转为阴性。年龄增长以及感染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为NAP1的菌株这二者与PCR结果持续阳性相关。对于顺序检验时被诊断为CDI的患者,9例接受规定CDI经验性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44%)的临床粪便样本PCR结果转变为阴性,相比之下,23例未接受经验性治疗的患者无一发生转变(0%,P=0.004)。
研究发现,如果粪便样本的收集存在延迟,那么对CDI疑似病例采取经验性治疗可能会导致PCR结果出现假阴性。这一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在一所以男性患者为主的医疗中心开展。其次,未将门诊患者纳入研究。再者,样本量太小以致无法进行进一步分析。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确证这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