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2003年期间,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大规模流行近年来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一。而当前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所致的持续疫情提示,这一类群的病毒仍然是导致人类疾病的主要威胁,而且其分布要比人们先前所意识到的更为广泛。
尽管蝙蝠被认为是这两种病毒的自然宿主,然而,人们尚未成功从蝙蝠中分离发现SARS-CoV的始祖病毒。目前已从中国、欧洲和非洲的蝙蝠分离到多种SARS样冠状病毒(SL-CoVs),但是,由于这些病毒与SARS-CoV在系统进化上的差异以及其纤突蛋白(spike proteins)无法结合SARS-CoV感染人类所利用的细胞受体分子——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因此它们无一被认为是SARS-CoV的直接始祖。
基于上述情况,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领导,与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和美国的科学家们组成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不懈努力,为菊头蝠作为SARS-CoV的自然宿主这一观点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10月30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研究人员报道了两株分离自中国云南菊头蝠(菊头蝠科)的新型蝙蝠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RsSHC014和Rs3367。这两株病毒远比先前发现的其他蝙蝠冠状病毒更加接近SARS-CoV,尤其是其纤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最为重要的是,他们通过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E6 cells)首次从蝙蝠排泄物中分离得到活的SL-CoV——bat SL-CoV-WIV1,该病毒株具有冠状病毒的典型特征,其序列与Rs3367的相似度达到99.9%,并且可通过人类、果子狸及中华菊头蝠的ACE2入侵宿主细胞。初步体外测试表明,WIV1具有广谱的物种嗜性。
该研究结果为中华菊头蝠作为SARS-CoV的自然宿主这一观点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此外,还证明了部分SL-CoV可能无需经由中间宿主就可感染人类。这一研究也凸显了以高危野生动物群体为目标,探索发现新兴病原体的重要性,这一策略可在新发疾病研究中发挥重大作用,并可作为预防大规模流行病学的重要措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