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unity:感染可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2012-12-04 14:01 来源:丁香园 作者:zhihui_li
字体大小
- | +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在免疫系统中存在“薄弱环节”——明确了确切的感染情况可以触发抗体反应,至今对这一过程还不甚理解。

多年来,我们已经知道机体针对某些微生物产生免疫反应之后会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风湿热和吉兰-巴利(Guillain-Barré)综合征(在这一疾病中,机体可以产生分别攻击心脏和外周神经的抗体)。

然而,我们对于这样子的感染驱动自身免疫疾病是如何发生的一直无法给出明确的解释,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机体自身似乎不能预防它们。

我们的免疫细胞,比如产生抗体的B细胞,当它们第一次形成的时候就贯穿整个过程以便可以识别我们自身机体,从而避免自我攻击。这些过程通常是可靠的,就如同它们以一种稳定、规范的方式发生一样。

然而,当机体抵御疾病或感染时,B细胞会经历第二个阶段,同时也是一个更为复杂混乱的进展阶段。为了应对我们环境当中的难以计数的微生物,B细胞已经进化得具备了随机突变它们抗体基因的能力,直到它们产生一种可以强烈对抗入侵者(的抗体)。那时,“成功的”B细胞会增殖,并与这些新抗体一起游动于整个免疫系统。

在淋巴系统被称作“生发中心”的特定环境内,这一“高亲和力的抗体”能够非常迅速地产生。大部分时间,生发中心很好地服务于我们,帮助我们对抗疾病,并为未来建立一个保护性的“军械库”。

不幸的是,生发中心内B细胞突变的紧迫和速度以及突变过程的随机性,就引起了一个独特问题的产生。有时B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对抗入侵者,或者称作“抗原”,但也会发生同“自我”匹配,这时就可能引起自体免疫性攻击。

来自悉尼Garvan 医学研究所的Tyani Chan博士和助理教授Robert Brink研究开发了复杂的小鼠模型来研究何时会发生这些以及这些是如何发生的。他们证实当抗原量非常丰富,而且通常可以全身普遍得到时,处于劣势的可产生自身抗体的B细胞被淘汰掉,也就避免了自身免疫攻击。相反,当靶抗原仅仅定位于一个或一种远离生发中心的组织或器官时,B细胞能够逃脱生发中心产生对抗抗原和“自身”的反应,也就产生了自身抗体。他们的研究发现发表于颇负盛名的国际杂志《免疫》(Immunity)上。

Brink说:“从本质上讲,当涉及到产生可以攻击具体靶器官的交叉反应抗体时,我们已经证实在自我耐受上有一个大(漏)洞。”

“我们的研究发现解释了很多感染后针对特定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如何形成的,这也表明如果你对疾病和疾病所涉及的分子信息系统足够了解,那么在未来调控生发中心的反应或许是可能的。”

该研究小组将继续利用他们新的小鼠模型来研究在自身免疫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分子反应。

编辑: jia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