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03.13 郭晓蕙教授:解读GREAT研究结果
郭晓蕙教授个人简介:郭晓蕙,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95年在日本自治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第八届常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五届常委和护理教育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糖尿病杂 ...
-
-
2012.03.11 贾继东教授: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
贾继东教授个人简介:贾继东教授简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3-2004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北京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亚太地区肝病学会(APASL)会员、欧洲肝病学会(EASL)会员美国肝病学会 (AASLD)会员。北京市 ...
-
-
2012.01.04 丁香园专访:俞云松教授谈《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邵逸夫医院副院长俞云松教授丁香园:俞云松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2010版《中国细菌性耐药监测-CHINET监测》已于今年9月发布,与以往版本比较,2010版主要更新点有哪些?俞云松教授:由汪复教授主持的2010年CHINET监测主要更新点是基于最新美国CISI标准,修改了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的判断折点。按照新的折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头孢 ...
-
-
2011.11.09 郭晓惠教授:GREAT研究解读及问答(四)
1、谁把苏杭曲子讴:在这个研究的设计中,我们看到,在4mg亚莫利无法达标的情况下,加用了二甲双胍,众所周知,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足以造成部分试验结果干扰。试验设计中是否设置了单独的二甲双胍对照组或二甲双胍+某种不影响胰岛素抵抗的磺脲类制剂作为对照呢? 1.研究中加用二甲双胍是一种补救措施,是在亚莫立达到最大剂量后如血糖仍超过11mmol/L时方加以治疗的,这样做是出于伦理需求,不 ...
-
-
2011.09.14 纪立农专访:慢病防控 机遇“千载难逢”
编者按:据联合国统计,由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病,主要为非传染性疾病(NCD)正在成为全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NCD主要囊括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四大类慢性病。若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30年,NCD的流行将导致5200万人死亡,国家将承受巨大的卫生经济负担,治疗花费将使数百万人深陷贫困的泥潭。在“国际非传染性疾病联盟”和国 ...
-
-
2011.09.12 徐英春教授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1、丁香园:徐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目前临床上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比较严重,为了规范国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卫生部拟实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目前各大医院也已经在调整和缩减抗生素的种类。您觉得《管理办法》实施对医院和医生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会产生哪些影响? 徐英春教授:细菌耐药是现在全球非常重要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对于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一些菌株面临已经没有药可用。世界 ...
-
-
2011.09.09 何礼贤教授:临床抗菌治疗的新策略
丁香园:何教授,您好,欢迎接受丁香园的专访。对于临床越来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的挑战,目前临床抗菌治疗有哪些新策略? 何礼贤教授:第一个策略是“处方集”或叫限制处方用药,规定某几种感染性疾病只处方某几种抗生素,其它都不能用,这样就限制了抗生素的使用。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甚至更大范围之内,有了“处方集”这样一种规定,面对某些感染疾病只能使 ...
-
-
2011.09.05 贾继东教授专访:医患纠纷增多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问题
贾继东教授简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肝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及&ld ...
-
-
2011.09.01 窦晓光:HBV母婴传播阻断——争议与新证据
在HBsAg阳性妊娠妇女中,有多少是HBV DNA阳性者?又有多少属于高病毒载量者? 停用抗病毒药物后会导致妊娠妇女疾病发作风险升高吗?妊娠妇女发生耐药的风险会升高吗?会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吗? 乙型肝炎母亲母乳喂养安全吗? 有研究显示,对于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的母亲,多数母乳中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HBV)DNA。在理论上,母乳中的病毒可能通过婴儿破损的口腔或消化道黏膜 ...
-
-
2011.09.01 王贵强:控制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耐药菌传播须多方协作
食源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尤其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公共卫生条件受限、个人卫生意识不足及抗生素滥用等,食源性感染性疾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而西方国家对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则较为重视。但在全球化趋势下,疾病传播方式有了很大改变,若不能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的流行将不仅局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而是可以在全球迅速传播。 刚刚结束的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爆发流行, ...
- os
- 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