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04.13EASL2014:大块肝坏死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重要病理指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海等的一项前瞻性单中心研究发现,大块肝坏死(MHN)这一病理特征可作为区分慢加急性肝衰竭和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期的重要指标。
-
-
2014.04.13EASL2014:NUCs与IFN联合序贯治疗提高慢乙肝病毒学应答率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研究组发现,NUCs和PEG-IFN序贯联合治疗可有效地获得较高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且既往长期NUCs治疗的患者可发生HBsAg转阴。
-
-
2014.04.11EASL2014:LY2157299治疗晚期HCC的安全性剂量评估
意大利巴里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免疫内科Giannelli等进行了一项II期临床试验,认为300mg/d的LY给药剂量具有可控的毒性和抗肿瘤活性,可用于今后HCC治疗参考给药的研究。
-
-
2014.04.11EASL2014:肝癌患者生存率与筛查强度相关
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筛查的强度与肝癌的生存率有很大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公布于2014年4月9日-4月13日在伦敦举行的EASL2014会上。
-
-
2014.04.07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管理和面临的挑战
-
-
2014.03.29肝硬化和非肝硬化HBV患者的肝癌发生机制存在差异
韩国研究发现,HBV感染的肝硬化和非肝硬化组患者发生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不同,提示HBV感染的肝硬化和非肝硬化组患者发生肝癌的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
-
2014.03.28HIV和HBV共感染的孕妇可将HBV病毒传播给婴儿
研究结果表明,HBV/HIV共感染妇女的婴儿中有将近10%的个体检测到HBV DNA。如果能在产前即检测HIV和HBV,能有利于对2种病毒感染的婴儿采取预防措施。
-
-
2014.03.26国产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多中心临床研究首次亮相国际肝病年会
对于经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单药治疗应答不好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可以得到有效管理,超过60%的患者在第52周获得完全病毒控制,且安全性良好。
-
-
2014.03.2510年乙肝防治成绩斐然 —预防肝硬化和肝癌仍是挑战
在过去的10年,无论是在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还是在推广抗病毒治疗控制疾病进展,中国在乙肝的预防和治疗两条“长期战线”上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和进展。
-
-
2014.03.23APASL 2014:中国植物药—肝纤维化治疗的新方法
3月14日,John Vierling教授于在APASL 2014上就中药制剂“扶正化瘀片”对减少大多数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的能力所进行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进行汇报。
- 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