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苇教授:微生物基因诊断在临床微生物学中的地位和应用

2012-06-08 09:46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汤一苇教授

个人简介:

汤一苇,美籍华人临床和基因微生物诊断学家。一九八二底年获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一九八五年获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流行病学硕士学位,一九九五年获美国范德堡大学研究生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联邦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范德堡大学医学院和美国梅约医学中心接受博士后或住院医师培训。是美国医学微生物委员会资格认证并持有田纳西州执照的临床微生物学家。现任美国范德堡大学内科系和病理系双系副教授,病理系传染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室和内科系分子流行病室主任。

二零零二年入选为美国微生物学会核心期刊<<临床微生物学杂志>>主编之一,二零零五年入选为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和美国传染病学会会士,二零零八年入选为复旦大学闻玉梅院士主编<<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副主编。

在传染病流行病学、临床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科研成果包括证实汉坦病毒存在血凝素并建立血凝抑制技术;首次从非啮齿类动物体内分离出汉坦病毒并提供家猫传播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依据;证实辅助淋巴细胞免疫失调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增强疾病之原因;发现泡疹病毒感染和原发性肺纤维化致病机理有关以及首先发现并命名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医院内流行的不动杆菌新株。作为在美国临床开展感染性疾病基因诊断第一梯队的主要成员,建立了体外核酸扩增诊断技术并用于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和定量。在最近的数年里,开发研制了四十余种新型分子微生物学诊断技术、拥有美国或中国专利局专利四份并发表相关论著、综述和著书章节近两百篇。

主要学术任职: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讲师)
美国联邦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病毒研究所 (访问学者)
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科 (助理研究员)
1994-1997  中国科学院<<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杂志 (美国特约编辑)
1996-1998  美国梅约医学中心医学院病理系 (讲师)
1997-2002  美国<<临床微生物学杂志>> (编委)
1997-现在  美国<<微生物诊断与传染病>>杂志 (编委)
1998-2001  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内科系 (助教授)
1998-2001  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病理系 (助教授)
1998-现在  美国范德堡大学内科系分子流行病室 (主任)
1999-2007  美国田纳西州卫生厅 (顾问)
2000-2008  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内科系科研先遣委员会 (委员)
2000-现在  美国范德堡大学病理系传染病基因诊断室 (主任)
200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特别基金评审委员会 (委员)
2001-2003  美国微生物学会基金会宣讲团 (团员)
2001-2006  美国国防部降低威胁防务署 (顾问)
2001-现在  美国范德堡大学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 (委员)
2001-2006  美国纳旭维尔市卫生局科学研究人类保护审批委员会 (委员)
2001-现在  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客座教授)
2002   美国国防部民间研究开发基金会 (特约评委)
200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特别基金评审委员会 (委员)
2002-现在  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内科系 (副教授)
2002-现在  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病理系 (副教授)
2002-现在  美国<<临床微生物学杂志>> (主编之一)
2003-现在  美国联邦食品药物管理局医学设备咨询委员会 (顾问)
2003-2004  美国圣迭戈基因探针诊断公司咨询委员会 (顾问)
200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疫苗基金评审委员会 (特约评委)
2002-现在  美国<<基因疫苗与治疗>>杂志 (编委)
2003-现在  广东省和广州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科学顾问)
2004-现在  香港政府公共研究基金评审委员会 (特约评委)
2006-现在  美国<<基因诊断学杂志>> (编委)
2007-现在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血液标本处理小组委员会(委员)
2008-现在  <<传染病信息>>杂志编辑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2008-现在  解放军三零二医院和传染病研究所 (客座教授)
2008-现在  闻玉梅主编<<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副主编)
2008-现在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核酸定量扩增小组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会成员:

1992-1994  美国病毒学协会 (会员)
1992-现在  美国微生物学协会 (会员)
1992-现在  美国科学发展协会 (会员)
1999-现在  美国传染病学协会 (会员/会士)
2000-2004  北美中华医学会中西部分会(发起成员,副会长)
2001-现在  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 (会员)
2001-现在  国际传染病学协会 (会员)
2003-现在  美国泛美临床病毒学协会 (会员)
2003-现在  美国医学微生物学院 (资格认证)
2003-现在  美籍华人临床微生物学协会 (发起成员,会长)
2004-现在  美国分子病理学协会 (会员)
2005-现在  美国微生物学院 (院士)

拥有专利:

7/2000:  Graham BS, and Tang YW. Interleukin 12 as an adjuvant for paramyxoviridae vaccines, U.S. Patent Number 6,071,893

2/2002:  Tang YW. Colorimetric genetic test for clinically significant TNF polymorphism,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 Patent application serial code/number 10/062,248, filed 2/1/02

8/2004:  Tong SW, and Tang YW. A method of collecting nasopharyngeal cells and secretions for diagnosis of viral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nd screening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U.S. Patent application serial code/number 10/923,444, filed 8/20/04

8/2004:  唐舜荣,汤一苇。一种收集鼻咽细胞和分泌物用于诊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筛查鼻咽癌的方法。 中国专利局申请日11/17/2003。中国专利
公开号 CN 1618405A

11/2006:  Tang YW, Han J, and Stratton CW. 2006, Isolated Staphylococcus pseudolugdunensis, U.S. Provisional Patent application serial code/number 60/865,160, filed 11/9/2006

分页: [ 1 ]   [ 2 ]   [ 3 ]   [ 4 ]  

编辑: wangmincha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