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专家研讨会》纪实

2012-06-28 16:32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是宏观控制,不应细化到个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感染科俞云松教授解析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俞教授详细介绍了其概念: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累计住院天数)即代表抗菌药物主要适应症的平均每日维持剂量(成人)每天、每100名住院病人抗菌药物消耗的DDD。 俞云松教授解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群体样本的统计研究,不是个体样本的研究,是显示群体在一定计量单位内的消耗量,只能反映一个粗略的药品消耗情况,并 非医疗质量的直接指标,影响因素包括剂量、是否联合用药、平均住院日、样本数所致的统计误差等。因此,诸如“规定只能使用低剂量、不能超过1个DDD”、 “每个月规定每个科室的DDD指标、甚至细化到医疗组”、“根据DDD来选用抗菌药物品种”等观念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俞云松教授认 为,从全局出发,应该减少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设置合理的抗感染疗程(减少天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才能从根本上控制DDD 数;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同类型的医院、不同科室抗菌药物选用种类和用量是不同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是宏观控制,应该在此 框架之下对每个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即还是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指南来合理使用药物,不必要使用的一定不用,需要使用高剂量的一定高剂量,需要联合的仍联合。

总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群体样本的统计研究指标,而对于个体而言,不建议仅仅根据DDD选择药物,而应根据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合理使用药物。


俞云松教授解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胡必杰教授解析了抗菌药物在外科I类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情况。胡必杰教授指出,目前中国抗菌素种类繁多,清洁手术抗菌药物单独进行管理,有利于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短期合并症,减少医疗费用,并可能减少抗生素的总体消耗量。

正如《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指出,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的检查是一个重点项目,要求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时间不超过24小时。胡必杰教授介绍,评估是否使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SSI(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SSI的潜在严重性、预防的有效性、预防用药的结果(如增加耐药菌诱导和感染的风险)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具体参数包括比值比(Odds ratio,OR)和需要治疗数(Numbers needed to treat,NNT),OR等于抗生素使用组SSI发生率除以未用抗生素组SSI发生率,OR值小于1,则抗生素预防感染有效,OR值越小,预防效果越好;NNT含义为每预防1例SSI所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例次,NNT越小,预防价值越高。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原则包括:根据手术切口类别、主要污染菌种类、手术部位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与耐药状况、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患者情况如药物过敏史和肝肾功能、一旦发生感染时后果的严重性等综合考虑;选用的抗菌药物应是针对性强、相对窄谱、效果确切、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多药联合使用,尤其对于清洁手术等……其中,某些清洁手术切口的预防用药,如心脏、颅脑、关节等手术,应根据手术具体情况及循证医学证据选择药物,如根据苏格兰抗菌药物在外科病人中的使用指南,颅脑外科手术中颅脑切开术和脑脊液分流术,心脏手术中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和开心手术,关节手术中复合性下颌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和正颚手术等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分页: [ 1 ]   [ 2 ]   [ 3 ]   [ 4 ]  

编辑: 宋晓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